“诚信”之道

李亮
font print 人气: 346
【字号】    
   标签: tags:

何为“诚”?词典解为“真心”、“实在”。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说“诚”本是天、地、人三才自然固有的德性。做人理应遵循天道,诚实可信。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

何为“信”?“信”是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德之一。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吕氏春秋.贵信》篇上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

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精典,也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这里讲讲几则有关诚信的故事:

季布“一诺千金”免祸殃

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与他建立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遂使他免遭祸殃。就是说,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刘平守信救母保命

汉更始年间,天下大乱。有一个叫刘平的人,带着母亲逃难。一路上,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有一天,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刘平只好把母亲藏在一个低洼处,只身一个人出去找吃食物。

结果,他碰上了一伙饿贼,要把他煮来吃了。他连忙跪地求饶,说自己是为母亲找野菜充饥而出来,恳请他们放了他,并且立誓说,如果能放他回去,让饥饿的母亲填饱肚子,他一定会回来,决不食言。群贼怜悯他的一颗孝心,就放了他。

刘平找到吃的并服侍母亲吃饱后,便把刚才发生的一切禀告母亲。他说,既然答应人家了,我就得回去。于是,拜别母亲,一转身,真的走了。

当群贼看到刘平真的返回来,连他们自己都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还会有这么守信的人。最后,群贼非但没有难为他,还恭恭敬敬地把他送走。

荀巨伯守信救友退敌

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汉代人,叫荀巨伯。有一天,他听说朋友染病在床,于是便到郡里去看望朋友。不巧的是,正赶上胡族入侵,郡里的人闻风而动,都四散跑光了。但荀巨伯没有跑,朋友劝他赶紧离开。他说,我怎能在这种危急的时候扔下你一个人不管呢?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我才不做呢!

胡兵很快发现了荀巨伯以及卧病在床的朋友。空空的一座城里,竟然还会有人在!这是入侵者万万没有想到的。胡兵很纳闷,问荀巨伯为什么不跑?荀巨伯说,朋友有病在这里躺着,我怎能丢下他不管呢?如果朋友今天难免一劫的话,希望我能代他而死。

当那些胡兵听完荀巨伯的话后,感慨地说,我们这是无义之师攻入了有义之邦啊!在愧怍中,胡族竟然退兵而去。

周幽王失信群臣则失天下

大家知道“烽火戏诸候”的典故吧,说的是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二十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时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犬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商人失信于人则丧生

《郁离子》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有钱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他只给了渔夫十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从上述典故可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诚信是立人之本,为政之法,齐家之道,交友之基,经商之魂。诚信还是心灵的良药。

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倘若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衡量刘、荀二人的言行,他们二人就是傻子、阿Q了。然而,刘平以信立身,荀巨伯以义退敌,成就了历史上一段诚实守信的佳话,也赢得后人永远的敬重。

只可惜,现今的社会,讲“诚信”的人实在太少了。人们往往为了一己私利而叛天逆道,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将道德规范、承诺信誉、合约法律置诸度外,作出种种龌龊行为。为官者,谎话连篇、欺上瞒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贪污腐化……;经商者,投机取巧、机关算尽、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甚至以毒害民、屡禁不止……。

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冷漠无义,甚至互相欺骗、弄虚作假……,实是一个无信的政府正带动着一个无信的社会,朝着极其危险的境地狂奔啊!难道还不是佛陀和先知们所预言的人类末劫社会吗?

末劫时,得法修炼才是回归道德的唯一出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历代圣贤明君无不恪守天道,以道德教化人民,使国泰民安。
  • “匏”也叫葫芦,早在远古时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开始用葫芦制作乐器,用这种乐器演奏的音乐称为“匏乐”,亦称“葫芦乐”
  • 萧意辛与妯娌们在一起,大家在争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丈夫的宠爱。萧意辛说:“用邪法不如用礼法。”
  • 陆玉珍家中有两个婢女,有一天,准备吃午饭时,婢女来喜端着汤送进来,结果一不小心将碗摔到地上,热汤撒在陆玉珍的手上、衣服上,来喜害怕受到责骂而哭了起来....
  • 许容,是清朝浙江人,文章很出名,为人宽厚谦虚,有一次考试,许容的一个朋友盗用他的一篇文章,结果考了第一....
  •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以宽宏大度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是一种美德、风度、仁爱无私的境界。人生之路需要宽以待人,成功之路更需宽以待人。
  • 两汉末年纷争四起之际,汉光武帝刘秀,顺天意应民声,平息群雄,以柔术治国,统一分崩离析的中华民族,开创“光武中兴”的盛世。
  • 中华文明是以水治为开端的。从原始先民虔诚的海河崇拜、奇异的神话传说,到先秦诸子以水喻道的洞见,以及外师造化,终得心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一不浸透着流水的神韵和大道的空灵。
  • 古今中外的无数先贤、学者对“水”的体悟,都和老子的理论大体一致。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据说泰勒斯曾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很有心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