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周武王

王勝

人氣 605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3月22日訊】西周的創建者,姬姓,名發,廟號武王。是周文王的次子,文王死後,他繼承王位。

文王在位五十年,實行的國策都很正確,國力漸強。文王逝世時,天下三分已得其二,已具備了滅商的基本條件。

武王姬發繼位後,對內重用賢良,繼續以姜太公(即姜尚)為軍師,稱師尚父,還娶了姜尚的次女為王后。用弟弟姬旦為太宰,召公、畢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當其位。人才薈萃,綜合國力蒸蒸日上。對外爭取聯合更多的諸侯國,孤立商王朝,壯大自己力量。他秉承父志,以德治國,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勵精圖治,禮賢下士,使周迅速繁榮興盛起來。

而此時,紂王等人花天酒地,不理朝政,天下百姓怨聲載道。正直的大臣們一規勸,紂王就暴跳如雷,輕則鞭打,重則殺頭。

紂王的叔叔比干剛直不阿,眼見國事日危,心急如焚,想通過直諫使紂王警醒。他面對紂王,歷數紂王的過錯後,意重情長的說:「大王若不改過歸正,恐怕祖先艱難經營得來的商朝六百年天下就要亡在你的手裡了。」紂王聞言勃然大怒:「你幾次三番,危言聳聽,擾亂人心,我念你身為長輩,不與你計較。不料你膽大妄為,竟敢辱罵起我來。你說我是暴君,難道你是聖人,聽說聖人心有七竅,我今天倒要看看你是不是聖人,說罷,喝令左右將比干推出,裂膚剖心。

紂王的親戚箕子,聞此噩耗,悲憤的進宮面諫。卻被紂王拒之宮外,還下令將他罰為奴隸,囚禁起來。箕子十分傷感,在囚所作了一首名為《箕子操》的歌曲。他邊彈邊唱,以抒發心中的痛苦和憤慨。後來,他擔心會被紂王殺害,就披頭散髮,胡言亂語,裝成瘋子。迷惑了紂王,逃脫了殺身之禍。

比干慘死,箕子裝瘋之後,不少大臣怕禍及自己,紛紛逃跑。太師疵和少師強看著實在呆不下去了,也就拿了象徵王權的祭器跑到了周國,投奔了周。這時,周已初步具備了伐商的實力,而紂王還在與妲己醉生夢死。

周武王以為羽翼已豐,準備伐紂。姜尚力諫阻止認為:我們時機尚未成熟。紂雖荒淫暴虐,但商終究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大國。它不僅有雄厚的物質基礎,而且還有很強大的武裝力量。特別是東夷地區,紂王伐夷以後,將大批商軍留在了那裏,又經過了十幾年的經營,已成為了商穩固的大後方。我們不可輕舉妄動啊!

周武王勉強聽從,又忍了兩年。到繼位的第九個年頭,實在忍不住了,又要伐商。姜尚以為此時時機尚未成熟,但較之兩年前,周的國力和在諸侯中的影響力大為增加,而商紂進一步衰落下去,力量對比已發生不小的傾斜,便同意周武王伐商,但只能是試探性進攻,形勢好則大進,形勢不好,立即收兵。

當時,周文王雖然早已故去,但在諸侯中的影響力要大於武王。因此,姜尚就讓周武王用車載著文王的牌位,行在軍前,打著:「奉文王以伐商」的旗號,進軍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孟津在黃河渡口以南,距商都還較遠。這只是一次試探性的軍事行動,武王沒有事先約會諸侯,但到了孟津時,已有八百個諸侯主動到孟津來會合,這些諸侯都是商王朝西南部的,都是主張伐紂的。只要武王一聲令下,立刻兵伐商紂王。可是,雖然來的兵馬不少,但有一些地區的還未來。尤其是一些大的,有勢力的方國,還沒有參與到這次行動中來。周武王一看,真是不行啊!確實是時機未到,不可以伐紂,便率兵回去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津觀兵」。通過這次軍事行動,使周武王看清了形勢,塌下心來,按照姜尚的策略做準備,再不輕言進兵了。

兩年以後,朝歌城的紂王宮內依然是一派歌舞昇平。紂王對日益強大起來的西周不僅沒有絲毫警惕,還變本加厲的享樂,而且暴行還越來越殘酷,最後發展到六親不認的地步。囚箕子,剖比干,甚至連樂官把宗廟的祭器都抱了逃走都不聞不問。在當時,宗廟的祭器是相當重要的,它是國家權力的象徵。紂王連這事都不追問,可見已到了該滅亡的地步了,於是姜尚告訴周武王:「可以伐紂了!」

西元前一0六六年,周武王向諸侯發表伐紂的檄文說:「紂有重大罪惡,不可不消滅他」。親自率領車(兵車)三百乘,虎賁(敢死隊)三千人,甲士(披甲的士兵)四萬五千人東進伐紂。

周武王率領周軍來到了孟津,會合了各路伐紂的諸侯。這一次周不但爭取到了更多的諸侯,還爭取到了分佈在西北,西南和長江,漢水流域的一些氏族、方國的人。如庸、蜀、羌、盧、彭、濮等前來助戰。

在發兵之前,周武王進行了占卜,結果把龜骨燒焦了也沒出現甚麼裂紋,而且還刮起了一陣怪風,把武王的黃羅傘吹斷,眾人都很害怕,唯獨姜子牙力排眾議,堅持出兵才得以成行。

正沉浸在歌舞宴飲之中的紂王聞聽西周興兵,大為驚駭。當時,正規部隊大多駐守在東夷都城之內,朝歌城只有極少的軍隊,根本不能抵禦。紂王一面緊急派人去東夷調集軍隊,一面將京畿內從事各種勞役的奴隸集中起來,編為軍隊,發給戈、矛等武器。又調集了商都、朝歌、沙兵等處的親軍、衛隊,一共湊了七萬餘人。紂王本想等駐守東夷的商軍回來後再開去和周軍作戰。但他沒有料到周武王率領的伐紂的聯軍,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迅速的來到。紂王只得驅軍南下。走到朝歌的南郊牧野(今河南淇縣)正面與周軍遭遇,於是兩軍在牧野擺開戰場。

這時,周武王手下,周族軍士不到一萬,前來助陣的方國,諸侯部隊一萬多人,總共才只兩萬多人,較之商紂的七萬部隊差的很遠。

姜尚是周國伐商大軍的前線總指揮,直接負責牧野之戰。面對貌似強大的敵人,他冷靜的分析了形勢。他想,紂王軍隊人數雖多,但多是奴隸和俘虜拼湊而成。他們對紂王心存怨恨,肯定不會努力作戰。而自己的軍隊,人數雖少,但經過多年的訓練,士兵個個以一敵十,整個討伐大軍同仇敵愾,士氣正旺,應該勝券在握。

因此,姜尚決定以精銳主力快速出擊,在敵人還沒摸清自己實力之前,給予沉重打擊。在心理上壓倒對手,迫使其內部發生動搖,分裂。否則,想戰勝三倍於已之敵,是絕對不可能的。戰鬥開始後,姜尚依計而行。他坐在戰車上,首先指揮一千名勇士向商軍發起了衝鋒。然後大軍排成橫列,以六七步的距離拉開,穩步向前推進。前面的商軍被周軍的氣勢下破了膽,掉頭就跑,後面的還不知道怎麼回事,見前面的潰敗下來,轉身就逃。那些被充做士兵的奴隸,趁亂倒戈,反擊商軍,商軍瞬間土崩瓦解。

武王對紂王的這一役,史稱「牧野之戰」。在《詩經-大雅-大明》中有十分詳盡的描述,被後人奉為「牧野之戰」的史詩。

紂王萬沒想到會敗得這麼慘,敗的這麼快。急忙逃回朝歌,他眼見大勢已去,知道自己平日作惡多端,一旦被周人逮住,少不了也得嚐嚐當肉醬的滋味。他連夜跑上鹿台,放火自焚。臨死的時候還把許多珠玉寶貝推在自己的身旁,希望一起帶去。

大軍攻進王宮,找到了燒死在火推中的紂王。周武王向他的屍體連射三箭,又用斧頭砍下他的人頭,掛在大白旗上示眾。然後找到了紂王的寵妃們,她們都已經上吊自盡了,他也向她們的屍體各射三箭,掛在旗上示眾。

武王率大軍進入朝歌,百姓們列隊歡迎仁義之師。

從湯到紂(辛),商王朝歷六百年十七代三十王,至此滅亡。

武王滅紂,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面對獨裁和專制的暴政,被奴役被壓迫的人民必須團結起來,一起打倒它、推翻它,那些既仁德又有實力的「登高一呼者」,應像周武王一樣,應天順民,當仁不讓的完成天象的演變。

相關新聞
《封神榜》香港熱播 周傑演繹新版周武王
封神演義(98)周武王鹿臺散財
歷史故事:周武王向姜太公求授《丹書》
歷史故事:周武王向姜太公求授《丹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