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檢討美國對華政策

人氣 28

【大紀元2014年10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蕭桐美國華盛頓DC報導)10月23日,麥凱恩學會(McCain Institute)舉辦了對華政策辯論會,檢討美國延用四十年的對華保持接觸政策的合理性。專家們希望美國政府能夠改變對華政策,拓展美中關係為美亞關係,更堅定地聯合亞洲國家推動中國的政治自由化。

香港的雨傘運動,讓世界各國專家開始反思,為甚麼中共如此懼怕和平理性的市民,為甚麼普選的推行在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中國如洪水猛獸。美中建交的35年中,為甚麼美方只退不進,而中方只進不退。現在的亞洲,民主國家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但中國依然採用一黨專制的政體,對國內的民意採取壓制。

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對亞洲多個國家的研究,專家們發現,當經濟發展步上正軌後,一般國家的下一步往往是建立完善的政治體制和民主的普選制度。而中國卻朝著完全相反的方向越走越遠:貧富差距增大,百姓私產被侵佔,各地反抗聲音頻起;部份機構,如中央6‧10辦公室,作為行政機構,其權利卻凌駕於法律之上。這種政治經濟架構的混亂,造成了民主的無從談起,政府的管制不斷加壓,市民的聲音被淹沒,人們沒有正常途徑表達自己的心聲,造成每到中共的各大會議和慶祝日,成批的中國訪民聚集各級政府和信訪辦,甚至海外的聯合國和中國大使館。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中國研究中心主任(Director of China Studies)戴維.蘭普頓(David Lampton)認為,美國目前的對華政策是失敗的,在認識到這一點後,美現在正處在尋求方向的階段:尋求對華事務立場。

保爾森學院(The Pauls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德博拉.萊爾(Deborah Lehr)提及中美關係時認為,美國不應採取置身事外的態度。人類共有一個地球,一個國家的舉動,必將影響整個世界。正如中國的環境和食品污染問題,不論是陰霾對韓朝及日本的輸出,還是水污染對全球漁業的影響,美國應及早將中國推向正確的方向。萊爾表示,應該儘可能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堅持美國的立國之本,推動中國向正確的方向發展,規範中國政府的行為。

針對有人擔憂,如果美國插手中國問題,會影響其對華經濟利益。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席邁克爾.格林(Michael Green) 認為,如果美國能夠堅持立場,對中國民主化進行不懈努力,這對兩國都有積極意義。最好的做法則是將美中關係拓展為美亞關係。格林表示,美國應該明白,亞洲不只一個中國,還有其他很多有影響力的國家。美國應該儘快完​​成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促進整個亞洲的民主化,進而推動中國的民主化進程。

中國人權觀察(China Human Rights Watch)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 提及香港雨傘運動時表示,中共65年的統治帶來的是混亂,市民的合理要求被無禮的拒絕,和平的人們被打,被關,被折磨。如果北京不能冷靜下來,傾聽國內的理性聲音,中共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理查森同時也希望美國政府能反省自己的對華政策,美國應從香港的訴求中,找到自己應該好好學習的地方,好好反省。每一位出訪中國的美國內閣成員,都應該至少救出一位被關押的中國民主人士,因為這些人是中國未來的希望。

責任編輯:楊飛

相關新聞
華裔學者討論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走向
台海兩岸關系配合美國對華政策而動
美國對華政策宜采新思維
伍凡:評李侃如的"美國對華政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