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導入循環經濟概念 澳洲或成減廢先鋒

人氣 42
標籤: , ,

【大紀元2014年04月02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Anna Littleboy報導∕吳英編譯)澳大利亞拜富饒的礦產資源之賜累積了相當的財富,不過其人均廢棄物產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該國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CSIRO)研究員里特波伊(Anna Littleboy)近日發表專文說,2009至2010年澳大利亞的廢棄物產量達2,160萬公噸,回收再利用率約52%,希望能再接再厲,成為全球減廢先鋒。

里特波伊認為,澳大利亞的減廢工作仍有努力的空間,例如廢棄數量增加最快的家電產品如電視機、DVD錄放影機、電腦等,現行的回收再利用率只有約10%;這些被棄置在垃圾場的電子廢棄物中內含豐富的貴金屬,如銅、銀、金、鈀等稀有金屬材料。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的資料,截至2008年為止,澳洲人已傾倒大約1千7百萬台電視機以及3千7百萬台電腦到垃圾掩埋場。

文章說,如果每年被丟棄的150萬台電視機,可以提高回收率到75%,相當於減少2萬3千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5億2千萬公升的水和40萬千兆焦耳的能量,以及增加體積達16萬立方公尺的垃圾掩埋場空間。

此外,從這些廢棄物回收的貴金屬量,亦相當可觀。由天然礦藏產出的黃金量每公噸約1至5克,而從同等噸量的廢棄手機及電腦的電路板,可分別回收350克及250克的黃金。因此,將城市稱為「新興的城市礦」一點也不為過。

里特波伊在文中說,雖然澳大利亞已展開減廢計畫,回收廢棄物中有價值的成份,但應更進一步融入「循環經濟」的概念,善用其所擁有的採礦先鋒技術,帶領全球走向「城市礦改革」。

至於如何推動,里特波伊認為主要的挑戰是澳洲政府要說服公眾及業者改變觀念,要將廢棄物視為另類資源,不再是負擔,進而建立更能回應需求的創新製程及回收再利用的商業模式。

在全球各國因應資源及能源短缺發展「循環經濟」概念的趨勢下,澳洲應擺脫對其天然礦藏的依賴心理,積極建立「循環經濟」的生產模式,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將過去的礦物提煉金屬到生產成品的流程,改為由廢棄物回收金屬再產製成品。

CSIRO已與悉尼科技大學領導的大學團隊共同展開「由廢棄物創造財富合作計畫」(Wealth from Waste Research Collaboration Cluster),以探索複雜的物質轉化流程,找到點石成金的關鍵技術及創新的商業模式。

除了技術層面的挑戰,研究團隊必須了解澳洲本地人的文化習性,據「潔淨澳大利亞」(Clean Up Australia)的統計,約有1千4百萬個手機躺在抽屜或櫃子內,相當於澳洲每2個人就擁有1個不再使用的手機。手機內約有90%的成份是可以再利用的,但全球各國再利用的比例不到10%。

文章最後期許澳洲政府能結合研究、工業及政策等方面的轉變改造澳洲,使之成為未來全球回收再利用廢棄物的先鋒者。

(責任編輯:陳俊村)

相關新聞
澳洲亟待立法回收利用電子廢棄物
澳洲坎培拉首推免費回收廢棄電器計劃
廢棄烹調油成紐約竊賊新寵
廢潤滑油回收  北市查核輔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