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簡介(九)儒釋道和中國傳統文化(3)

font print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 , ,

老子・道家・中國傳統文化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陽,是春秋時期楚國人。 「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 「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老子的生卒年月不詳。

相傳老子氣質禀賦與衆不同,他諳於掌故,熟於禮制。他歷經文王、武王時期,做過周朝的「守藏室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或歷史博物館館長)和柱下史(相當秦漢的御史)。公元前520年,周王室發生爭奪王位的內戰,老子受牽連而被罷免官職。老子深感人世的險惡,便「自隱無名」,流落四方。

公元前478年9月的一天,老子西行去秦國。經過函谷關時,關令尹喜通過占卜預知會有神人從這裡經過,就命人清掃了四十里道路迎接。果然是老子來了,尹喜說:「先生您就要隱居了,以後就聽不到先生的教誨了,就請先生勉為其難,著書傳世吧!」

老子在中原一帶都沒有傳授過什麽,他知道尹喜命中注定該得道,就在那裡作了短暫停留,寫下了千古名篇《道德經》。之後,老子西出函谷關,過流沙而去……。流沙是指新疆的大沙漠,沒有人知道他最終去了哪裡。

老子的思想,大都保存在《老子》一書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兩篇,前37章為卷上,後44章為卷下,共 5000多字。因為它所講的是道與德的問題,後來人們又稱它為《老子道德經》。

現在我們所見到的《老子》一書,並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戰國時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卻是屬於老子的。其基本思想範疇是「道」,故稱道家。「道家」之稱最早見於漢代司馬遷的《論六家之要旨》。

後世有許多人將《老子》一書看作是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但是真正有緣的人卻將其視為得道修煉之法,並依此進行修煉,達到了返本歸真的人生目地。

正如老子在開篇中就講:「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道」不是「常道」,而有道的他與俗人也有著天壤的差別,「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正因為他不是一般的「道」,不是隨隨便便讓人得的,所以才非常珍貴。而大道傳出,身在人世迷中的人們態度也是不一樣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為了讓有緣人得道,讓上士最終返本歸真,老子在短短的5000字中告訴了人們這個「道」的含義以及與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的關係,如何做人並最終如何達到返本歸真等一系列問題,而對其它問題的闡述恰恰是為了那個最終的目地做鋪墊。

老子為了讓修道之人明白修道之法,還多次談到了有「道」的聖人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是如何做的,以此作為人們的榜樣。

道家的基本政治主張是無為而治,「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治理國家,一切順乎自然,對百姓採取不干涉和少干涉的政策,以無為為手段達到無不為的目的。其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的社會,「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據說當年孔子曾到周都,拜見了老子。從老子那兒回來,孔子三天沒有說話。子貢很奇怪,就問老師是怎麽回事。

孔子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能跑的,我可以用網去捉它;能游的,我可以用絲綫去釣它;能飛的,我可以用箭去射它。至於龍,我不知道它是怎麼乘風雲上天的。我今天見到老子,他就像龍一樣深不可測啊!」

可見,度人的覺者和人世中的思想家存在著根本的區別。老子之道,微妙難懂,是神的教化;孔子之言,只不過是人的學問,是規範人類行為道德之法。

同孔子的儒家思想一樣,老子的道家思想同樣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之一,其重要性在於他在中華文明經歷了神人共處時期後,第一次告訴了人們返本歸真的途徑,他啓迪人們如何認識天、地、自然、宇宙、社會和自身。

比如老子認為天地法則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萬物生死都要順其自然,因而人們在世間的生活也要順其自然。簡言之,儒家是「入世」的思想,道家則是「出世」的思想,他給人留下的是修煉的方法。

後來的那些修道者,凡是遵從老子的道的,都是拋棄了世俗的榮華富貴,養身修性,而沒有在險惡的亂世遭到顛沛坎坷。老子的學道淵博深邃,源遠流長,這是乾坤所定,為萬世師表,所以後來修道的,也都把老子奉為他們的宗師了。

此外,道家「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對後世的統治者也産生了重要影響。

東漢年間,老子與民間的神仙方術結合,形成了道教,老子被尊為道教鼻祖。不過,道教與道家是兩個並不相同的概念。

道家思想的傳播也爲後來佛家思想的傳入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正史記載,北宋的太祖皇帝有很多德政,開創了繁榮的北宋王朝。
  • 現在世界上音樂學院的聲樂教育,基本上教的是傳統歐洲聲樂技術,尤其是以意大利聲樂技術為主體的美聲唱法。而在中國古代,有比這種美聲唱法更好的聲樂技術。
  • 春秋之後的兩千五百多年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最深的是儒家、釋家和道家。這三家的鼻祖:孔子、釋迦牟尼和老子也因此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長久的受到後人的景仰和崇拜。
  • 琴、棋、書、畫是中國四大古老的文化藝術,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它們伴隨著儒、釋、道思想和其它文化藝術,融貫於綿綿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
  • 作為神傳給人的文化,圍棋與書畫、詩詞、音律等藝術,一起融匯於悠悠數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中,歷代流傳著大量與圍棋有關的神話典故、奇聞軼事,僅從它眾多的別稱便可見一斑。
  • 在孔子看來,「禮」是從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孔子所謂的「禮」,包含內在精神和外在形式兩方面。其內在精神是維護當時的宗法等級制度及相應的各種倫理關係。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