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失善緣

作者:雲浩
font print 人氣: 86
【字號】    
   標籤: tags: ,

昔有王文肅公,一貫清高自負。他的孩子不幸夭亡了,他很悲傷,於是去忠肅廟祈禱。夜裡果然夢見忠肅公對他說:「你曾因為捨不得一張名帖,使得二十七人含冤而死,你還記得這事嗎?禍殃就從此開始啊!恐怕禍還不只此。」

王文肅公惘然若失,緣由是曾經有某官吏誣報一些海上經商的人為海盜,很多人都知道這些海商確屬冤枉,出於憐憫無辜,一齊向王文肅公求救,希望他寫一封信去解救這些人,王文肅公堅決不肯。這樣,二十七人都被拷打致死。

王文肅公這時才痛悔地說:「我曾經聽說有個叫羅念庵的人被免官回鄉,途經蕪湖,和這裡的關吏項東甌是老朋友。有個姓楊的商人向他求助,念庵還寫信請求東甌幫助解救。我在這件事上比起念庵來差得太遠了。

我原來只是想成全自己的清高,沒有想到卻遭到上天的懲罰。由此可見,凡是能行方便且力所能及的事情,應當根據情況去做。不能因為要維護自己個人的名聲,看見善事而不去做。」

夫以事外無幹之人,只因可救不救,以至遭受如此報應。仁人智者,救人緊要,慎勿自誤善緣!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命由天定,但人如何做,是向善還是行惡,這是很關鍵的......
  • 捨棄一些名利之心,你會體會到你獲得了更大的快樂......
  • 們常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體現在文字上都是有著很深刻的內涵。現在談兩個成語「聞過則喜」和「文過飾非」。前一個「聞」是聽聞的聞,後一個「文」則是文章的文。這兩個詞所表達的是面對自身錯誤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