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太爺驅逐活道士

作者:雲兒
font print 人氣: 582
【字號】    
   標籤: tags: ,

許玉年先生在道光辛巳年(1821年)以舉人身分出任甘肅環縣知縣,後來調任敦煌知縣,又升任安西知州。他所出任的地方都是極偏遠地區,百姓大多誠樸,沒有內地刁滑習氣,先生施政簡易清靜。

先生遇到訴訟當日判決,不拖延羈押;先生操守極廉,閒暇時就召見當地儒生才秀指點文章;先生又見當地桑樹很多,特地從家鄉雇養蠶婦前往教授當地人養蠶繅絲之法。先生所到之處頌聲大作,離任時百姓都設像祭祀。許玉年先生年過五十歲就病逝於安西官舍。

之前,敦煌縣城隍廟道士某某,多有不法行為,先生作知縣時將他驅逐出境。等先生離任後,某道士又打通關節,重霸廟中住持,不法如故。一天早晨某道士起床後,突然捲鋪蓋要溜之大吉,神色非常倉皇。

有人問他,某道士說:「我昨晚睡後,夢中聽見呵殿聲、鼓吹聲。出去一看,是新城隍到任了,威儀很齊整。我正在旁邊窺視,忽然聽見堂上傳呼『速拿某道士』,我被兩個衙役套上鎖鏈押到城隍面前。我抬頭一看,就是前任縣官許太爺。

許太爺厲聲叱道:『你被我驅逐出境,既然趁我離任伺機潛回,就應該安分守法,卻仍然怙惡不悛!今日本應取你性命,我姑念剛蒞任,酌情給予薄懲!』

隨即飛簽下令痛打我若干大板,打完後呵斥我即日離廟,不要再逗留取死,命令衙役將我攆出去。我到臺階時跌了一跤,驚醒後兩大腿痛不可忍,如今還怎敢再待!」某道士竟攜行李踉蹌而去。

當時敦煌人還不知道許玉年先生去世。後來,一打聽原來某道士看見先生蒞任之時,就是先生在安西臨終之日。

許玉年先生的長子許彥直,是我的堂姐夫,在廣東當知縣;次子許緣仲,現在江蘇泰州做官,有循良的美名;三子許潤泉,五子許冶金,先後中舉,現任郎中主事級別職務。由此可見許玉年先生福報子孫的深厚。

坐花主人汪道鼎說:「許玉年先生作知縣八年,所就任之處都是瘠苦的邊塞地區。先生卻能艱苦節儉,安之若素。先生吃飯沒有兩個菜,身邊沒有姬妾,自己清正廉潔之餘,還能周濟親族。

先生每年一定在過年前遠道匯回錢,根據親疏分給每家親戚幾兩以至於幾十兩銀子。依靠先生銀子禦寒過年的親戚常常有幾十家。而先生清白自持,他循良的事蹟,甘肅人至今還能道來。」

(根據清代汪道鼎《坐花志果果報錄》)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董文炳擔任藁城縣令,該縣貧困,又加上旱災蝗災,苛征暴斂,民不聊生。董文炳把自己的糧食拿出數千石交給縣內.....
  • 有一個令史叫曲思明的人,兩年之內,沒聽說他推薦自己或別人。冬曦對他說:「選拔官員的慣例,各府署應該得到一個官位,或者推薦別人也有些好處。」思明還是不說……
  • 王恕題聯懸於吏部大堂:「仕於朝者,以饋遺及門為恥;仕於外者,以苞苴入都為羞。」饋遺、苞苴均指賄賂,此聯告誡人們.............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