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式中餐館堅持傳統中國菜 躋入主流社會

人氣 2419

【大紀元2016年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綜合報導)美國近幾年出現許多令人眼睛一亮的中餐館。這些餐館採用新穎裝潢,供應傳統中國菜,相應提高了價格,受到喜歡高檔中國菜及華裔新移民的歡迎,也使中國餐館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新式中餐館挑戰突破刻板印象

美國中餐館給人的印象是內部陳設老舊,地板和餐桌閃著油光,供應口味變調的美式中餐,價格便宜的外帶等。近幾年越來越多富裕的中國移民來到美國,有人決定投資中餐館,改變其刻板的印象。單是紐約曼哈頓就有好幾家這樣的中餐館,其中之一是位於東城的MáLàProject。

來自北京的康寧(Amelie Ning Kang,音譯)2015年底決定和兒時玩伴一起在紐約市曼哈頓開中餐館MáLàProject,引進西式裝潢。餐館雪白的牆壁沒有東方裝飾,地板採用原始的磚塊,掛上明亮的愛迪生燈炮,更重要是拒絕美式中餐,招牌菜是傳統的四川菜麻辣香鍋(Mala Xiangguo)。

20161115_mala-project1
MáLàProject的麻辣香鍋。(MáLàProject臉書)

康寧2010年來到紐約市,就讀美國烹飪學院(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她很快觀察到中國菜在美國,不論在評級和價格上都遠低於其它族裔的食物,如意大利和日本,被多數美國人視為是外帶的廉價餐點。

康寧及合夥人堅持不去迎合當地人口味而改變中國菜,決定忠實地呈現道地的中國菜,給客人不同的體驗。

她告訴《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記者:「人們總以為我們是泰國餐館或韓國餐館,我要告訴他們中國餐館也可以辦得到,提供優良的服務、用餐氣氛和裝潢設計。」

現在很多像康寧這樣口袋深的中國移民,在美國投資開設新式中餐館,他們採用高檔裝潢,不供應低價的美式中餐,吸引喜歡高檔中國菜的美國人及富裕的移民。

以紐約市為例,除了MáLà Project外,來自中國及臺灣的移民共同開辦供應中國麵食的新式中餐館The Tang,目的也是要挑戰過去人們對中餐館的刻板印象。

The Tang的合夥人之一Eric Sze表示,這是未來中餐館的趨勢,「中國食物被界定為廉價品,實在沒有道理,不應該是這樣。」在The Tang中餐館,經典的炸醬麵定價12美元,較法拉盛中餐館的炸醬麵貴出許多。

20161115_mala-project2
The Tang麻辣牛肉麵。(The Tang臉書)

除了這二家中餐館外,還有供應正統小籠包或上海湯餃的The Bao和Yaso Tangbao、來自上海及哈爾濱夫妻檔經營的Cafe China and China Blue。在中國經營連鎖餐館的朱榮(Zhu Rong,音譯),來美探視兒子時發現很難找到傳統的中國食物,因此開了Hao Noodle and Tea by Madame Zhu’s Kitchen。

這些新式中餐館的共同特色是遠離華人聚集的唐人街、法拉盛或日落公園,餐館裡沒有骯髒的塑膠地板及昏暗的螢光燈,受到主流社會的歡迎。

高檔新式中餐館是未來趨勢

紐約大學食品研究所雷副教授(Krishnendu Ray)在其著作《民族餐館》(The Ethnic Restaurateur)中提出「全球美食階級」概念,即各族裔的經濟實力是造成在美國各種族食物價格差異的原因,並預測目前在中等價位的中國菜,未來20年內或可躋身進入高檔價位。

康寧同意這樣的推測,她說:「未來高檔的中餐館會越來越多,因為有更多的中國人來美學習並留在這裡。」她認為,這樣的中餐館會受到華裔新移民的歡迎,因為他們重視用餐氣氛以及道地的餐點。

她說,最近一個寒冷的星期六下午,MáLà Project高朋滿座,多數客人是說著普通話的年輕華人。

其中之一是獨自一人用餐的童齊(Qi Tong,音譯)。他今年29歲,來自中國湖南省,來美攻讀博士學位,幾個月前搬到紐約市,很快地喜歡上MáLà Project中餐館,原因很簡單,他說:「有回家的感覺。」#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美中餐館人人愛的幸運餅乾 竟非源自中國
語言障礙惹風波 美華州中餐館老闆泣不成聲
專家:20年內中國美食躋身美高檔餐館
中餐館菜單的離奇翻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