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秀才笑話一擔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839
【字號】    
   標籤: tags:

俗語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秀才是古代的知識份子,在科舉時代可以說是政府官員的「預備科」,秀才的風度、器識成了映照社會文化、道德水準的一面鏡子。看清代石成金的《笑得好》笑話集子,反映清代時秀才的「笑話」已經不少了。

笑話一擔

清朝有個秀才,年將七十,意外得一子,就取名「年紀」。
不久後,又生一子,這娃兒像是能學文讀書的模樣,因此取名叫「學問」。
次年竟然又生一子,秀才笑著說道:「如此一大把年紀了,還生這娃兒,真是笑話啊。」便叫這個孩兒「笑話」了。

等到三個兒子長大,沒有事做,就叫他們都入山打柴。
三兒打柴歸來,秀才問道:「三個兒子誰打的柴多?」妻子回答說:「年紀有了一把,學問一些也沒有,笑話倒有一擔。」

石老*評語:「有年紀而無學問,已是笑話,何況更有笑話乎!」

秀才斷事

兩個鄉村白丁說起夢想,竟而發生了爭執。
一個說:「我如果有百畝稻田就足夠了。」
鄰人聽了心中不爽,就說:「你若有百畝田,我養一萬隻鴨,吃盡你的稻子。」
二人就這樣爭來爭去、鬥來鬥去,沒完沒了,於是要告官。

兩個人卻不識衙門長得啥模樣?經過儒生學校,看見紅牆大門,就互扭著進了門。
剛好看到一個秀才在廳堂上,他們以為是官員,就各自告訴。
秀才聽了,說道:「你去買起田來,他去養起鴨來,待我做起官來,才好代你們審這件事。」

秀才讓鼠蜂

鼠與蜂要結兄弟之盟,請一個秀才主盟。秀才不得已去了,自己排行老三。人家知道了就問他:「公為何屈身鼠輩之下?」
秀才回答:「他倆一個會鑽、一個會刺,我只好讓他們一些罷!」

石老評語:「不會鑽刺的,才是個真秀才。」

*《笑得好》作者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共二集約二百則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認為人性本善,是因為物慾昏蔽了善性、敗壞的風氣墮落了人心,沾染成痼疾,醫藥也難痊。所以他以「笑話」為針砭。他希望聽到他的笑話的人,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這就是《笑得好》的人,這一來,「人性之天良頓複,遍地無不好之人」。

石成金在近三百年前已經意識到:世道人心敗壞已經是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世人了!他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過了近三百年後的今天來看《笑得好》,猶然是笑話中的奇寶,博君一笑、醒世頓悟。@*#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百歲的老人,別人看他富貴滿門、子孫滿堂,真是羨煞人了。可是富貴十全的老人卻還有樁憂愁事兒,猜猜,他為何攢眉不樂?在百歲壽辰那天……這是選譯中國十八世紀,清代石成金的度世笑話集《笑得好》。現代人,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今昔比一比,也能「笑得好」,笑出自省、回復善性嗎?
  • 百蟲之長「龍」有一天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蟲輩中有三個名字的都要治罪。蚯蚓和蛆雙雙去避難。蛆問蚯蚓:「你怎麼有三個名字?」蚯蚓答說:「那識字的叫我為蚯蚓;不識字的叫我為曲蟺;鄉下沒知識的人,又叫我做寒現;這不就三個名了?」……三百年的毒笑話清代石成金《笑得好》選譯,笑得好笑出醒悟、笑回善性。
  • 《笑得好》表面是笑話,內蘊是世道、是人心。看《笑得好》怎樣「笑得好」?將心比心。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同時,比一比、較一較今昔,願天下人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點:剩個窮花子與我混混!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時,經過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寧織造府。曹寅的嫡母孫氏,當年小玄燁的奶娘,出來給康熙磕頭。康熙當時拉著她的手,對周圍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當時正是春天,廳堂前有萱草盛開,康熙手書「萱瑞堂」,賜給他的孫氏奶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