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剝皮貪官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37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古人諷刺貪官索取無度。怎麼貪法?看牛夫人、剝地皮即可知一、二。

牛夫人

有個地方官生日壽誕,鄉里人民聽說他生肖屬鼠,因此,大家一起出資湊買黃金,鑄造一金鼠呈送給他祝壽。

這個地方官,見了「金鼠」,大喜!

他立即告訴眾鄉人民說:「你們可知道我夫人的生日?就快到了,千萬記著夫人是屬牛的,但牛像肚裡,千萬不可鑄空呀!」

石老諷說,那時的妓女家,慣常藉口說做生日來哄人,藉此諷刺官人的「牛夫人」頗真有乃風。

剝地皮移動江山

有一官員為官甚貪,任滿返歸家中,看見家屬中多了一個老叟。

官員就問老叟:「你是什麼人?」

老叟回答說:「我就是你當官的某縣土地。」

問他因何到這裡來?

老叟回答說:「那地方上的地皮都被你剝來了,教我如何不隨著過來呢?」

以前有這樣的一首諷刺某地方官員搜刮的詩:「來如獵犬去如風,收搭州衙大半空,只有江山移不動,也將描入畫圖中。」

 *度世金針《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

石老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在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墮落那麼的似曾相識,惟今天的人間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看笑話怎樣《笑得好》?表面看笑話,內蘊看世道、看人心,清代醫家石成金的本心是讓人找回「好心」--善心。以下為現代讀者選譯《笑得好》,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同時,比一比、較一較今昔,願天下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點:黑齒妓閉口藏齒說,白齒妓呲口露齒說。
  • 富翁對債戶說:「你們如果家裡什麼東西都沒有還不了債,可對我罰誓……。」一個大債戶說:「我願來生變成你的父親還債。」富翁大怒說:「你欠我許多銀子,不僅不償還,反而要占我便宜,這有道理嗎?」正要打罵……。那大債戶說:「聽我說實話:我欠你的債太多,不是作牛作馬,就可以還得完的……」。
  • 僧人發奇言,「吃過又吃」,到底是讓誰「引以為戒」?《笑得好》笑點:齋蚊蟲 笑吃過又吃的。
  • 常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說法,這兩則笑話都以「醫」為象,如何諷刺推諉不任事的?笑裡藏淚。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