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溫遊民收容所爭議漣漪未平

圖:2017年11月,溫哥華Marpole社區居民抗議市政府在學校附近興建遊民收容所,無視學童安全。(余天白/大紀元)

人氣: 8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8年05月18日訊】溫哥華地區的遊民收容所,猶如投入湖中的石頭,在一向平靜的大溫激起陣陣漣漪,例如華人密集的列治文市,就正在為遊民收容所爭論不休。

相較於願意開展公眾諮詢、傾聽民眾聲音的列治文市政府,溫哥華市政府似乎不願意浪費時間諮詢公眾,而是先行修改城市附例,規定如Marpole收容所等臨時組合屋項目無需經過公眾聽證環節,隨後於去年10月底向Marpole社區部分街道居民發出明信片,通知將在社區650 W 57th Ave空地處興建臨時組合屋,收容78名45歲以上的無家可歸者。

由於選址毗鄰Ideal Mini School、Laurier Elementary、Churchill Secondary三所中小學及多家託兒機構,且市府文件顯示入住者可能有精神疾病和犯罪紀錄,該建房通知引起了當地居民對學生安全的強烈擔憂,並隨後引發多起抗議活動。

Marpole社區居民發起多次抗議,並提交簽名請願,但未獲市府接納。溫哥華市府在強大公眾反對輿論下執意通過該計畫,甚至向法院申請強制令禁止抗議者在工地聚集。市長羅品信則對社區居民的抵製表示失望。

然而,Marpole社區許多居民可能更加失望。據Marpole社區居民代表、溫哥華關懷公民協會說,溫市府要求每座收容所需有20%的住戶屬於「第三級別服務」(Service Level 3),包括有犯罪歷史和攻擊性高的人群, 因此居民憂心社區安全,尤其是學校和託兒所中的孩子們的身心安全。

街頭遊民激增被省、市政府視為危機,然而收容遊民的模塊屋對所在社區造成的影響,又令當地民眾陷入危機,導致反對聲音強烈,例如溫哥華島的拿耐莫(Nanaimo)市府就撤銷了當地的收容所興建計畫。拿耐莫市長Bill McKay表示,原以為臨時收容所只接納已準備好重新融入社會的福利房租客,但後來獲知入住者將包含各類人群。「我們放棄了那個地點。因為市議會認為,在那個位置上的收容所裡接納混雜的人群是不合適的。

臨時組合屋是在工廠組裝完成、直接被運往目的地的簡易房屋,由於建築快、成本低、可拆卸等特點被溫哥華市府視為緩解市內無家可歸危機的方法之一。卑詩省府去年撥款6600萬加元,指定用於在溫哥華市內興建600套臨時組合屋;去年9月省府推出的預算更新案中撥出2.91億元,用於未來兩年內在全省新建並運營2000套臨時組合屋。 ◇

責任編輯:李道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