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跟蹤受害家庭反擊法律漏洞 促成聯邦立法

人氣 86

【大紀元2021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臻婷費城報道)談到網絡犯罪,人們可能想到黑客攻擊或是網絡詐騙,但是在社交媒體風靡的今天,網絡跟蹤和騷擾已成為增長最快的犯罪之一,而未成年兒童也深受其害。

即將大學畢業的麥迪遜·澤佐(Madison Zezzo)是網絡跟蹤和騷擾的受害者之一。這段令人不快的記憶並沒有讓她停滯不前,反而成為了推進一項聯邦法案的動力。週二(5月4日),在費城兒童權益支持中心(Support Center for Child Advocates)的圓桌會議上,澤佐(Zezzo)一家回憶了從女兒成為網絡跟蹤的受害者到一項聯邦法案的倡導者, 並在立法者的幫助下讓提案變成法律的經歷。

兒童權益支持中心執行主任弗蘭克•塞文(Frank Cervone)(宋昇華/大紀元)

家長的噩夢

青春期的女兒被人在網上跟蹤,跟蹤者竟是個年過五旬的同學家長,澤佐一家的經歷可以說是家長的噩夢。更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他們的噩夢出現了兩次。

2012年,13歲的麥迪遜收到了同學父親在臉書上的留言。一開始只是單純的問好,但後來慢慢開始有了色情的意味。麥迪遜說,「他通過各種社交媒體來跟蹤我,他還親自嘗試與我見面,並利用美國郵政系統以及手機服務來了解我的行蹤。」

在麥迪遜將自己的遭遇告訴了母親艾琳·澤佐(Erin Zezzo)後,澤佐一家報了警。這位名叫肖恩·霍德(Shane Holder)的家長後來對跟蹤騷擾的輕罪認罪,並被判緩刑和輔導。雖然對懲罰之輕難以置信,但是澤佐一家還是確信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

然而,澤佐一家沒想到的是,霍德並沒有收手,而是更加隱蔽的在網絡跟蹤麥迪遜。「這個人使用了十幾個孩子的帳戶來跟蹤麥迪遜。他(在匿名帳戶)誓言要與麥迪遜在一起否則就不會停止(跟蹤)。我們發現了超過15,000個帖子,其中許多是有色情意味的,並且全部都是關於麥迪遜的。」艾琳·澤佐說,「在2016年,就在她18歲生日前,我們很幸運地找到了那些匿名的(社交媒體)帳戶。最終,這個男人再次被指控跟蹤麥迪遜。」

2016年11月,霍德再次被捕。後來,他對跟蹤騷擾的重罪認罪,並被判3至10年徒刑。

澤佐的反擊

從2012年到2016年,澤佐一家經歷的痛苦的經歷延續了四年。他們認為,時間如此之長的原因是第一次判決並沒有真正的保護麥迪遜。艾琳·澤佐說,「如果賓夕法尼亞州當地的跟蹤法律更加嚴格,我們可以避免這種情況。我們知道,對麥迪遜的負面影響不僅來自該罪犯的行為,而且來自立法程序。為了確定該人是罪犯,我們必須證明他做了這些行為,特別是在立法中存在漏洞的情況下,這給受害者造成了巨大損失。」

在第二次成為了受害者以後,澤佐一家決定更加公開的談論他們的遭遇,並尋求立法者的幫助。在獲得了一些關注後,代表賓州第一選區的聯邦眾議員布賴恩·菲茨帕特里克(Brian Fitzpatrick)向他們伸出了援手。

2019年1月,菲茨帕特里克議員與代表佛羅里達州的斯蒂芬妮·墨菲(Stephanie Murphy)議員在眾議院發起了一項名為「打擊網絡尾隨者」的法案(Combat Online Predators Act)。該法案提出,如果受害者是未成年人,對跟蹤者的刑事處罰會加重。該法案還要求,司法部對各級政府現有的有關跟蹤犯罪的法律進行評估,並確保跟蹤法律和身分執行遵循最佳實踐。

幾乎是同一時間,代表賓州的兩位聯邦參議員帕特·圖米(Patrick Toomey)和鮑伯·凱西(Bob Casey)也在參議院也發起了類似法案。法案在兩院分別通過,最終在2020年12月22日經川普總統簽署後成為法律。

聯邦參議員帕特•圖米(Patrick Toomey)(宋昇華/大紀元)

參議員凱西週二通過視頻對與會者說:「由於這項立法,聯邦法官有了更大的權利,來確保對那些在跟蹤或網絡跟蹤的尾隨作案者追究更大的刑罰。我們能夠在我們的國家採取行動,以確保我們的孩子不受傷害,無論什麼樣的傷害,並確保對那些犯罪的人追責。」

澤佐一家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了網絡跟蹤的法規和濫用社交媒體的危害,也推進了法案的立法過程。從受害者到立法倡導者,兒童權益支持中心執行主任弗蘭克·塞文(Frank Cervone)說,「從一個普通公民身上看到這樣的成果,在美國系統中非比尋常。」

「立法過程本身是非常複雜的。有成千上萬的法案出台,在州和聯邦立法層面上很少有法案真正成為現實。」塞文解釋說,「他們的耐心付出讓我印象深刻。很難說,那些被提出的法案哪些能真的被實施,所以聯邦和州的立法者需要付出許多努力。我們參與了很多這樣的工作,而很多努力還看不到終點。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感到有些羨慕。但這些人真的做到了。」

菲茨帕特里克議員在圓桌會議上說,「沒有多少家庭,也沒有多少人可以說他們啟發了被編纂為法律的條文,永久的改變了美國的歷史,並會幫助無數你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姓名或面孔的孩子們。但這就是他們所做的。」

社交媒體製造的漏洞

對於澤佐一家來說,在過去痛苦的記憶裡,最難熬的莫過於看著跟蹤者利用社交媒體和法律的漏洞來逃脫罪責。

「與網絡跟蹤相關的法律非常廣泛,它們很不清晰,也沒有真正包括社交媒體。」父親托尼·澤佐(Tony Zezzo)說,「像我們這樣的人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最糟糕的感覺是一段時間後你會覺得自己一個人在外面,而且沒有人可以嘗試幫助你。僅僅受到身體傷害會受到保護,而情感或社會傷害就沒有被包括在內。」

艾琳·澤佐指出,社交媒體可以幫助隱藏跟蹤者的身分。她說,「即使我們知道(發布帖文的)是他,但在起訴方面很難證明這些陳述,我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

艾琳表示,像很多性販運的受害者一樣,麥迪遜的照片被跟蹤者修改並上傳到了各個社交網站。「它們不是真的照片。」她說,「有人告訴我們,看到她在照片上的姿勢,但是那不是我的女兒,是她的臉,但那不是我女兒。」

然而,當艾琳想要社交媒體平台撤下這些照片的時候,科技公司卻沒有做出反應。艾琳說,「你沒有辦法報告這個帖子與網絡跟蹤案件有關,那個不存在。你嘗試從他們報告的菜單中選擇一個,但是你好像不能。也無法報告整個帳戶。好吧,那從15000個帖文中選五個吧。你開始了整個的流程,但是再也聽不到回復了。我甚至附上了案子(的信息),法官的判決到案子的號碼等所有內容,想說『這個人是個罪犯。這是犯罪的證據。這是我知道的那些帳號。請刪除這些帳戶。』但是什麼回復也沒聽到。」

參議員圖米說:「整個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盛行創造了各種奇妙的創新,但同時也為尾隨作案者創造了可怕的機會。他們對於使用這些工具進行跟蹤和傷害別人、尤其是孩子,非常有創造力,這是非常陰險的,而且非常普遍。」他強調說,「我們必須有一個立法框架,為執法部門提供他們需要跟上的工具,因為這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孩子。」

「從這次對話中,我想探討一下社交媒體公司的內部流程。」圖米說,「如果他們不同意帖文,那麼他們對其貼上標籤甚至將其完全刪除,完全沒有任何疑慮。那他們如果對待正在跟蹤某人的罪犯?那不符合他們刪除帖文的條件嗎?對我來說還不清楚。因此,我想找出大型社交媒體公司用什麼來確定何時刪除帖文的內部流程。」

「科技公司在做什麼和是如何做的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托尼·泽佐说,「我确信,科技公司可以做些事情,来更好地保护和支持我们的孩子们。」

責任編輯:張燕

 

 

相關新聞
逾七成半港童經歷網絡犯罪
小心安裝手機APP 尖端網絡犯罪已鎖定紐西蘭
調查:近半澳洲公司曾受害於網絡犯罪
「五眼聯盟」聲明:打擊外國干預和網絡犯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