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菁:批《武訓傳》 有江青與陶行知的個人恩怨

人氣 279

【大紀元2022年03月08日訊】陶行知是國民政府時期爭取民主的先鋒人物。而當年打著民主、自由旗號與國民黨爭奪江山的中共,也很推崇陶行知,但目的是利用他的影響力來拉攏和爭取知識分子。

陶行知1946年去世後,中共曾高調紀念,毛澤東稱之為「偉大的教育家」。但中共1949年建政後,不需要再去拉攏知識分子了,轉而要去改造知識分子的思想。因此,黨媒對陶行知的評價就變調了。1950年7月,《人民教育》發表專論,要求要「批判地接受」陶行知的教育學說的遺產。

陶行知是曾經留美的教育家,他主張 「一為博愛而學習,二為獨立而學習,三為民主而學習,四為和平而學習,五為科學創造而學習」。「博愛」、「獨立」、「民主」,這些理念與中共的鬥爭哲學水火不容,是中共推行獨裁統治的障礙。

因為陶行知已去世,而且中共過去把陶行知抬得太高,雖然已降調為「批判地接受」陶的教育理念,卻也不便公開批判。但中共對教育界、文藝界的徹底改造是其既定目標,因此,1951年按照陶行知生前遺願拍攝的電影《武訓傳》完成,讓毛找到了徹底打倒陶教育理念的靶子。

毛澤東不但派江青親自到武訓的家鄉調研,並且在《人民日報》罕見地連續六天連載江青調研的《武訓歷史調查記》,還在按語中將武訓歪曲為「勞動人民的叛徒、大流氓、大債主兼大地主」。電影《武訓傳》成為中共建政後第一部禁片,由於陶行知生前非常推崇武訓,因此,批判《武訓傳》和批判陶行知的運動成為中共建政後針對知識分子的第一場打壓。

毛澤東發動這場運動是其對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前奏,後續接踵而至的肅反、反右直至文革,都是要消滅中國傳統文化及傳統文化的繼承者——知識分子。

而江青在這場運動中對武訓、陶行知的積極批判,更多的是出於私怨。

陶行知早年在江青剛到上海時曾無私幫助過她,1933年夏,江青因同居情人,中共黨員俞啟威(後改名黃敬)被捕,而從北方逃到上海暫避。初到上海無處安身,曾由「劇聯」介紹到陶行知及弟子辦的「晨更工學團」。

晨更工學團是陶行知為大眾普及教育、促進文化生活而開辦的,面向工人、農民、店員、兒童、婦女等,江青在這裡任教員,給小學生和店員上課。江青還負責教唱歌和國語注音符號,主持時事討論會,她自己還開始學習日語,很快融入這個大集體之中。

1934年初,由於參加紀念「一·二八事變」兩週年的遊行示威,江青被當局盯上,為躲避搜捕,她與釋放後也來到上海的俞啟威一道回到北平。到北平後,出身貧寒的江青得不到俞啟威家族的認可,二人又沒有生活來源,諸事不順,於是同年夏天,江青又來到上海,尋求陶行知先生和其學生們的幫助。

彼時,晨更工學團因涉嫌共產黨活動被查封,陶行知又將生活無著落的江青介紹到基督教女青年會所辦的女工學校任高級教員。10月,江青因與一位已被當局監視的為中共工作的青年一同演戲而遭逮捕。一個月後,由基督教女青年會出面保釋。

1935年春,江青第三次來到上海,以「藍苹」為藝名進入文藝界,結識了趙丹、金山、唐納等文藝名流。江青後來主演多部劇作,都與唐納的幫助和支持分不開,唐納多才多藝,作為演員,他常演英俊瀟灑的小生,作為報刊編輯,他能寫一手漂亮的文章,是當時滬上「影報雙棲」的明星。

1936年4月26日上午,六位新人在杭州六和塔前舉辦婚禮,沈鈞儒為證婚人,唐納和江青就是其中一對。然而不足一月,唐納與江青婚變,江青棄唐納而去,離滬不歸。唐納追到濟南,尋人無果後在濟南旅館中自殺,被人發現後救活。但他自殺前所寫的絕命書卻被登在大小報紙上,海內轟動,膾炙人口。

陶行知與唐、江二人都有交情,得知此事後,寫了一首題為《送給唐納先生》的小詩,來勸慰唐納:聽說您尋死,我為您擔心!您要知道:藍苹是藍苹,不是屬於您。您既陶醉在電影,又如何把她占領?……如果您愛她,她不再愛您,那是已經飛去的夜鶯。夜鶯不比燕子,她不會再找您的門庭。與其拖泥帶水,不如死了您的心。……

當年陶行知寫的這首小詩發表在《生活日報》上,後來收入《知行詩歌集》中,但均由於發行量小,並不為人所詳,尤其江青肯定是沒有看到。

佐證之一是1946年,江青借國共談判時機,從延安到重慶治療齲齒,還曾特意到陶行知家拜訪陶先生並邀請其隨機同往延安。據此看來,在陶行知生前,江青對他仍如常。

等到1946年7月陶行知猝然去世,他的學生們舉辦了很多紀念活動,其中之一就是再版《知行詩歌集》,而此次發行量較大,流傳甚廣。

江青應該是這個時候知道這首詩的,詩中雖然並未對變情者有什麼譴責之詞,只是把藍苹比喻作「夜鶯」,以陶行知當年的地位和影響,可能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後來江青去到延安,一年後與毛澤東結婚,成為「第一夫人」,再看到這首詩,可能就會認為是對她的冒犯了。

同時,另一條消息也可能是引起江青極度不快的原因。1946年12月9日,曾在紐約舉辦陶行知追悼會,會上由著名演員王瑩和劉良模合唱了陶行知喜愛的四首歌曲。而江青與王瑩曾於1936年由於爭演《賽金花》主角,而引起不睦,視同水火。江青敗落,引為終身大辱之一,王瑩從此成為江青的仇人。而王瑩在陶追悼會上頌陶,足以使江青將其視為仇人的朋友,引為自己的仇人。

毛澤東和江青對《武訓傳》和陶行知的批判運動持續了幾年時間,直到「反右」運動開始,大批知識分子被構陷、被迫害,才無疾而終。翻看歷史的過往,我們可以發現中共對知識分子實為洗腦的「改造」貫穿於其百年歷史,而其中某些個人的恩恩怨怨卻也是其中的推動因素之一。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傅國湧:陶行知的教育救國夢
《武訓傳》給趙丹帶來的榮譽和災難
【歷史今日】為毛賣命的江青自殺
【歷史今日】《武訓傳》從轟動一時到舉國批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