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8日訊】「陰曆」也叫「農歷」,它是中国古老文化,智慧的結晶。「陰曆」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週期作為計算單位,大約是二十九天十二小時四四分四秒左右,因此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真正的陰曆一年只有三五四天而已,比陽曆少了十一天,為了使它能夠符合天氣冷熱變化的週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個月,稱為「閏月」,所以我國在古時候有「十三月」的名稱,後來又有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來設定閏月,現在科學的輔助下,閏月的設置可說是更精確了。

   有了「年」以後,古代的天文學家利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把一年分為四個階段,然後再把每個階段分成三小段,一小段大約十五天,於是全年有二十四小段,便產生了二十四節氣。

   為了方便記憶,古時候的人把二十四節氣編成一首歌謠:「春雨驚春清榖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日雨節日期定,主多不差一兩天。」

  由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和它所反映出來的氣候和農業現象來看,我們可以知道,它對農民從事耕作有相當重要的影響了。

  在春秋時期,那時候的人已經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觀念了,進入戰國時代後,魏國人石申編製了一張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運行關係的星圖表,這是全世界第一張星圖表,從此中國的天文學走入一個新時代。

  為了能夠充分說明季節氣候的變化,當時的天文學家制定「十五日為一節,已生二十四時之變」,於是有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在「淮南子」這本書裡,詳細的列出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和次序: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榖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二十四節氣完全以春夏秋冬來劃分,明顯的指出氣候變化,雨水多寡和霜期的長短,在歷經了幾千年以後,仍然是深受農民重視的「農民曆」,也就是我們通稱的陰曆或農歷。

  「陽曆」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為計算單位,一共是三六五天五小時四八分四六秒,為了方便使用,故以三六五天做為一年,每隔四年就有一個閏二月,使原本二十八天的二月增加為二十九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黃菁菁東京特稿)耶誕節雖是西方的節日,但是在商家的精心炒作下,日本人過耶誕節的氣氛可是毫不遜色。除了四處可見浪漫的耶誕街景之外,今年日本市面上的耶誕裝飾品更是讓人嘖嘖稱奇,人造雪、光纖飾品、膠狀彩繪貼飾等,增添了家居耶誕氣氛。日本年輕人過耶誕節不外是,跟情人選個耶誕氣氛絕佳的景點或餐廳共度耶誕夜,因此每年耶誕燈飾輝煌的景點總是擠得人山人海。氣氛好的觀景飯店餐廳,若不提早預約便會落得掃興收場。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他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 曹操足智多謀,顏回大智若愚。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後化為精衛鳥,銜西山的木石填東海;麻姑成仙後,曾經歷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為什麼如此幸運?蔣家與布袋和尚的奇特緣分……虛雲和尚憑藉什麼,收服了民國政要?
  •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翠碧如絹的蕉葉,可入詩、入畫,是傳統藝術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閨秀,以此為名號,在良辰美景中結社唱和、賦詩填詞,為當地帶來一幕幕文化盛宴。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園詩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