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珠江三角洲的各種元宵趣聞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月7日訊】(大紀元紀者綜合報導) 古時,人們經常通過一定的儀式活動慶祝豐收,祈求美好生活。長此以往,一個個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就形成了。佛山繼1月30日南海樂安燈會以後,南海大瀝獅會、南海官窯生菜會、高明東西村和塘肚村的「行神」、禪城「行通濟」等民俗活動將相繼於元宵前及元宵當天舉行。

佛山「生財」「行通濟」

「行通濟,沒閉翳(煩惱)」,意思就是到通濟橋走一走,全年都會沒憂愁。元宵節「行通濟」已經是流傳了400多年的民間傳統習俗,如今這一習俗已經成為佛山人過元宵節不可或缺的節目。通濟橋建成至今已經有400多年,「行通濟」的習俗則是從清朝初年形成的。

行通濟習俗是各家各戶,攜子帶女,拿著生菜,手舉紙制風車、風鈴、小花燈,湧到禪城區通濟橋邊,再繞道回家,以求得一年的平安和好運。而且「行通濟」要從北面上橋,從南端出去,這路線是祖宗定下的,不能錯。必須得一次過從橋頭走到橋尾,也就是從門樓這一頭走到生菜池。據說,扔生菜就是求其諧音「生財」之意,而生蔥在佛山人的風俗裏是「聰明」的意思。

雖然佛山市氣象局發佈了2月5日下午低溫的消息,但濕冷的天氣卻阻不住當地群眾一年一度的傳統習俗 – 行通濟。據估計今年約有40萬人行通濟,大家手裏都拿著生菜,帶著轉風車,傾城而出興高彩烈湧向通濟橋。通濟橋上彙集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流,凝聚著成千上萬個共同的願望:平安,幸福。

一位遊客說,儘管天氣很冷還一定要來「行通濟」,走一走通濟橋,扔一扔生菜,為新的一年求個好意頭 – 「生財,生財,恭喜發財」。

佛岡扔豆腐奇習

2月5日是佛岡縣高崗鎮社崗下村的村民們最快樂的一天。這天,這裏的村民以互相投擲豆腐來鬧元宵,村民身上的豆腐越多越高興。

平日裏樸實的村民傾巢而出,以他們獨有的方式 – 互相投擲豆腐鬧元宵。這天下午3時,伴隨著鑼鼓聲、鞭炮聲、追逐嬉笑聲,豆腐似雪花般在狂歡的人群間飛舞,打在人們歡慶的臉上、身上。一陣擲打、塗抹之後,個個變成了大花臉。

相傳擲豆腐源於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盛產豆腐。正月十三這天,有村民不慎倒豆腐於地上,吸引了很多燕子前來啄食,之後壘窩繁衍,當年為莊稼帶來大豐收。村民認為是燕子給他們帶來好收成,因此紛紛把豆腐投擲到瓦簷上,讓燕子永久留下來。逐步演變成人們互擲豆腐,喜鬧兩三天慶祝。

南海官窯生菜會

2月5日是南海官窯舉行傳統的節日盛會生菜會,千名以上群眾,共聚一堂,大吃生菜宴。為了取個好意頭,出門在外的官窯人紛紛趕回家鄉,前來參加「生財宴」。這項具有400多年歷史的民俗取廣東粵語「生菜」寓「生財」之吉利祈願,是官窯人過元宵的傳統習俗。

生菜會是南海官窯的傳統節日,將鹹菜、肉粒、蜆肉……放進生菜葉,還要包起來吃。該節日源自明清,以清末民初最為鼎盛。它與廣州黃埔南海神廟「菠蘿節」和肇慶悅城龍母廟「龍母誕」齊名。1984年,官窯恢復了文革期間停止的生菜會,以醒獅「採青」和吃生菜包為主,每年元宵舉行。

當時的生菜會源於明,興於清,盛於民國時期,官窯生菜會源於鳳山古廟生菜會。過去,官窯有座白衣送子觀音廟(即鳳山古廟),正月26是觀音娘娘誕辰之日。每年這一天,當地百姓就前往白衣觀音廟參神,然後到廟後的天井就地坐食生菜包,到廟後樓的「摸仔巖」摸螺。摸到螺寓生男,摸到蜆寓生女。

據傳,民國時期,廣東總督陳濟棠的七姨太到官窯拜神摸到螺,回家後果生一子。於是,官窯生菜會「靈驗」蜚聲海內外。

大瀝獅會

佛山南海大瀝醒獅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傳統藝術活動,每年正月十四是大瀝傳統的醒獅會期,每年的這個時候四鄉醒獅雲集,競技獻藝,採青比武,最多的一年竟有五百多頭醒獅共舞,成為珠三角獨特的黃曆新年一景。

據中新網報導,今年的醒獅會共安排了四個表演區,分佈在該鎮的各個角落。大瀝獨特的醒獅民間藝術活動,曾奪得比利時國際獅藝大賽第一名等多項海內外獎項。

南海是醒獅之鄉,相傳明朝時期,此地常有怪獸出沒,當地居民就製作了和怪獸類似的獅頭和獅身,打算穿戴上騙過怪獸,繼而將怪獸殺死。一次,怪獸到了廟裏,一個小和尚穿戴上了獅頭和獅身。怪獸以為碰到同類,就一直站在小和尚旁邊。小和尚特別害怕,不小心撞到了神案引起巨響,嚇跑了怪獸。為此,南海各地每年都要敲鑼打鼓舉行獅會,而大瀝獅會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高明區的行神

「行神」是高明區西安街道東西和塘肚兩村的獨有活動。該活動歷史悠久,每年的元宵節早上開始舉行。近萬人歡聚村中,剛結婚的男青年抬著相傳曾為該村帶來榮譽的岑聖王的神位(大王宮)走村串巷,吃百家飯,聯絡感情,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早生貴子,老少平安。

行神日吃百家飯很有意思,家家戶戶都準備了充足的飯菜,大塊肉大碗酒,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進去吃一口,一直吃到晚飯,吃到你再也不想吃為止,對主人家來說是越多人來吃越光彩,並相信今年會行好運。這一天,不管村中發生什麼事,村裏人都不會紅臉,和和睦睦,快快樂樂。

據東西村70多歲的老人嚴有恆介紹,「行神」已有近400年歷史。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塘肚村人嚴學思赴京考試,得神人(岑聖王)幫助,順利考取進士,殿前欽點光祿寺正卿大夫,後受職南京兵部武選司、郎中提督、武舉主考考政等職。後告假回鄉,為謝神恩,建廟供奉岑聖王,並立下每年元宵為遊神節日的村規。此後的300多年中,塘肚(後來分成東西、塘肚兩個大村,多姓混居)村人每逢元宵就「行神」,「行神」成了村中最大的節日,人人都把它當成大事來辦。(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科技獼猴鬧元宵 台灣燈會放光芒
觀光局駐紐約辦事處大力促銷到台灣觀光
元宵夜中國人遇險英國海灘	仍有20多人下落不明
北京元宵節踩死37人 震動中南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