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改革:“中國模式”的難題 (二)

楊光:中國改革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源於政治改革的遲滯

楊光

標籤:

【大紀元7月30日訊】政治改革:“中國模式”的難題

一、經濟改革的成功來自于經濟自由的擴展
二、中國改革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源於政治改革的遲滯
三、政治改革在中國是如何進入“休眠”狀態的?
四、中國的難題:政改突破口在哪里?

********************

二、中國改革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源於政治改革的遲滯

在蘇聯東歐發生巨變並陷入暫時性困境之後,出現了一輪對中國改革模式的 “成功經驗”自戀自誇、自吹自擂、孤芳自賞、自我表揚的熱潮。比較典型的經驗總結大概有兩項,其一是所謂“漸進改革優於激進改革”,其二是所謂“經濟體制改革先於政治體制改革”,這兩項“經驗”被當作中國之所以保持社會基本穩定、獲得經濟高速成長,而前蘇聯和東歐之所以社會劇烈動蕩、經濟急劇下滑的主要原因。將這兩項所謂“改革經驗”貫徹到中國的改革實踐中,便助長了“能不改的絕對不改、能慢改的絕不快改、能小改的絕不大改”的保守心態,尤其是對於政治體制改革的態度,往往強調必須以市場體制成熟、物質條件具備、國民素質提高、社會高度穩定作爲真正啓動政治改革的前提條件。於是,政治體制改革陷入一個怪圈迴圈:只有在市場經濟成熟、國民素質提高、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上才能有條不紊地展開政治改革的進程,回避或消解政治改革給執政地位帶來的風險;而如果沒有適當的政治體制改革和制度的轉型,上述市場經濟成熟、國民素質提高、社會和諧穩定的預設前提又根本不可能實現。那麽,這無異於說,對於既得利益階層而言,只有政治體制根本不改革,才是最穩定、最安全、最正確的選擇。

然而,所謂“漸進”與“激進”,其實並沒有明確的分界,所謂“政治體制”與宏觀的國家經濟制度,也具有緊密的內在關係。那麽,“漸進必然優於激進”、“經改必須先於政改”的說法,乃是似是而非的有害之論。比如,將東歐公開化、法治化的私有化過程稱爲“激進改革”,而將中國偷梁換柱、偷天換日的靜悄悄的私有化稱爲“漸進改革”,將前蘇聯國家公開化的民族矛盾、政治分歧歸罪於政治變革,反而將政治高壓掩蓋起來的社會衝突視之爲“穩定”,這樣的描述無異於障眼法和自欺欺人的騙術。

將中國政治改革的拖延和遲滯當作“成功經驗”,是錯誤的和荒謬的。當前蘇聯和東歐國家度過暫時性的政經危機,重新獲得穩定、安全和發展之後,我們再來反觀中國的改革歷史,直面中國目前面臨的各種嚴重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難題,兩相比較,我們不難看到,正是政治改革的遲緩造成了中國現行體制內外強大的張力,使現行體制的合法性受到嚴峻的考驗,並且加劇了社會分化、利益衝突、階層對立的形勢,許多重大的矛盾和突出的問題不僅長期得不到解決,而且還在繼續惡化。

當前中國面臨的重大矛盾和突出問題,歸結起來,都或多或少與政治改革不到位有直接、間接的關係。一方面,傳統體制下的平均主義“優越性”已不復存在,但舊模式的固有毛病還遠未根絕;另一方面,我們離成熟的市場體制還相距甚遠,但原始、野蠻、權錢勾結的“壞的市場經濟”卻爲禍日深。列舉一些對當前中國造成最多困擾的老、大、難問題,從中可以看到它們的共同特性: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與解決的難度,與民主化不足,與不能提供公平、平等的制度環境有著莫大的關係。中國的腐敗人數之多、腐敗行爲之廣、腐敗程度之深、腐敗規模之巨,幾乎是全世界最嚴重的。這一深入中國政經制度之骨髓的痼疾,遠不是常規的反腐倡廉措施如黨紀政紀、撤職槍斃所能解決,更遠遠不能用“美國也有腐敗”和“取得階段性成果”來自慰了事。

其實,無需任何高深的分析,中國所有最嚴重、最緊迫的問題,所有久拖不決無法破解的難題,全都指向同一個地方:都多多少少可以歸因於政治體制改革的遲滯。25年來,凡是中國解決得比較快比較好的問題,幾乎都是不涉及現行政治體制變革的問題;凡是必須通過改變現行政治體制才能夠獲得解決的問題,最終都因爲政治改革的缺席而成爲老大難問題。中國已經無可回避、無從選擇,再不真心實意地解決政治制度的根本缺陷,市場“開放”仍可擴大規模,但“改革”就確實難以爲繼。

經過20多年的經濟增長,執政當局對於處理經濟事務的信心比較大,更養成了以經濟手段應對其他一切事務的習慣。不錯,20多年的經濟成長堪稱“中國奇迹”,撇開水分和泡沫不說,中國經濟仍然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但是,經濟的高速發展並沒有解決也不可能解決中國面對的主要問題。以爲這樣的發展可以用來解決社會公平問題、民主建設問題、人權和法治問題,以爲發展出來的“中產階級”必然在政治舞臺上閃亮登場,以爲經濟改革必然會爲政治改革創造條件並自動導引出政治改革,以爲因賺錢而提高了的“國民素質”和改變了的“國情”就能適應將來的新型政治體制,大約不過是癡人說夢罷了。在制度的改造面前,經濟發展這個“硬道理”還“硬”得起來嗎?

原載當代中國研究 [2004年第2期(總第85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演藝工會聲援張惠妹 並盼兩岸網友自我克制
線報指出:薛球將返台大幹一票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