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常識:「三九」與各地的「九九歌」

陸南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78
【字號】    
   標籤: tags:

「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約在1月中下旬。人們常用「三九嚴寒」、「數九寒冬」來表達天氣的寒冷。

「三九」天為什麼最冷呢?從現代科學的觀點看,這與當時地面吸收和散發熱量的多少有關。冬季這時候雖然白晝短,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少,但此時地面散發的熱量還多於吸收的熱量,近地面的空氣溫度還要繼續低下去,當地面吸收到的太陽熱量幾乎等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氣溫才達到最冷。到「三九」以後,地面吸收的熱量又將多於地面散失的熱量,近地面的空氣溫度也隨著逐漸回升。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冬至後「三九」前後。

何時入九?

冬至這一天開始數九,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提冬數九」。數上九天是一九,再數九天是二九……數到「九九」就算「九」盡了。「九盡楊花開」,那時天就暖了,非常準確。

九九歌謠

人說「冷在九、熱在伏」,數九雖冷,但由於中國國地域遼闊,冷也冷得不一樣:

黃河中下游的《九九歌》是: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河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望柳;
七九開河,八九雁來;
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江南的《九九歌》是:

一九二九相見弗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篳篥(古代的一種樂器,意指寒風吹得籬笆劈劈響聲);
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鷺宿(晚上寒冷像白鶴一樣捲曲著身體睡眠);
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
六九五十四,貧兒爭意氣;
七九六十三,布袖擔頭擔;
八九七十二,貓兒尋陽地;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齊出。

最冷的是三九、四九,在吉林是「三九四九凍死狗」,在江蘇則是「三九四九拾糞老漢滿街遊」。

由於地域的不同,氣溫相差很大,但節氣的變化總是非常準確的。

(轉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數!唐代書生靈魂離體入了冥府,預知三年前程,還陽後果然靈驗!書生靈魂離體所見,只預見他此生未來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觸發我們深入追索:命運安排的根據為何呢?那麼命運不好的,又怎樣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問孝,孔子強調孝以恭敬為本(孝在於內心的敬愛);子夏問孝,孔子強調的則是外形(容色)的和悅。孔子的這些說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側重點不同,相互補充的,要貫通理解。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孔子為學日深。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至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學《易》,窮理盡性,知天命之終始。這個時期,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逃往齊國,孔子也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但齊景公不能用孔子,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魯國。經過這些磨練,孔子對人生、時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說「四十不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