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轉骨方」 改善體力、補充腦力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4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盛竹玲╱台北報導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朋友,可能很多人都有青春期時吃「轉骨方」的共同回憶,那碗黑黑濁濁、充愿郁中藥味的轉骨湯,要一飲而盡的確得靠幾分勇氣。而現今的轉骨方已有很大的轉變,不僅配伍的藥材不再只是傳統的補腎藥,而是改以著重腦力、體力補充,舒緩心情與促進骨骼發育為主,且搭配的食材選擇性也更多,更能兼顧到美味與效能。

 以下是中醫師陳勇利提供的轉骨食譜,簡單易做,可供讀者參考:
蟲草鮑魚香菇湯
材料:鮮鮑魚二至三枚、豆腐一塊、干貝五枚、胡蘿蔔一條、香菇五朵。
調味料:鹽、柴魚粉少許。
藥材:當歸十克、冬蟲夏草四克。
做法:
1.鮑魚洗淨後對切,再切斜紋。
2.將鮑魚與干貝一起入滾水川燙,隨即撈起。
3.豆腐切大塊、胡蘿蔔切片、香菇泡軟,備用。
4.當歸、冬蟲夏草洗淨後,與鮑魚、干貝、香菇一起置入鍋中,加七碗水以文火燉煮半小時,再加入豆腐、胡蘿蔔片,續煮十分鐘後加入柴魚粉及鹽,關火後即可食用。
 中醫師陳勇利表示,這道食膳可以提供腦部豐富的養分,適合轉骨期、課業內容老是記不住,且平時容易腰痠背痛、雙膝痠軟,甚至頭暈、心悸、全身無力的學生佐餐食用。

柴胡甘栗土雞煲
材料:土雞半隻、甘栗及鵪鶉蛋各一百克、九層塔二十克、薑三大片、蔥二根。
調味料:醬油、糖、麻油少許。
藥材:柴胡、黃苓各十克,紅棗八枚。
做法:
1.所有藥材與食材洗淨,備用。
2.柴胡、黃苓加二碗半的水,熬煮成一碗水量。
3.土雞切塊,以醬油及糖略醃。
4.以麻油爆香薑片,大火快炒土雞肉、甘栗,接著加入藥湯及紅棗,轉文火燜煮約十分鐘,再加入鵪鶉蛋拌炒,最後加入九層塔及蔥花即可。
 陳勇利指出,發育期的人往往情緒不穩、容易長青春痘。而這道食膳中運用的柴胡、黃苓是保肝養肝名方「小柴胡湯」中的兩大主角,藥效溫馴又退火;搭配土雞能補充大腦所需的胺基酸,青少年階段每週品嚐一次不僅可轉骨,也可退火,特別是平時口乾口苦、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大便偏硬或小便困難的青少年,最適合食用這道食膳。

補腎活血參豆湯
材料:豬肋骨半斤、紅豆及黑豆各五十公克。
調味料:鹽少許。
藥材:冬蟲夏草四克、太子參十五克、川七粉十克。
做法:
1.所有藥材與食材洗淨,紅豆及黑豆先用水浸泡四小時。
2.將豬肋骨川燙後,與紅豆、黑豆一起置入鍋中,加七碗水,先用文火燉煮約半小時,再加入冬蟲夏草、太子參一起煮至豆子熟爛,然後再加入川七粉略煮十分鐘,最後再加入少許食鹽。
 醫師指出,豬肋骨熬湯是很好的鈣質來源,而搭配的冬蟲夏草和太子參是補腎首選藥材,加上川七粉、紅豆能活化血液,對於正值發育期的孩子來說,食用這道藥膳對骨骼的成長會有幫助。

鮮菇椰菜煲
材料:花椰菜一顆,蓮子、草菇各二十克,薑絲少許。
調味料:鹽及麻油少許。
藥材:遠志、石菖蒲各四克、紅棗十顆。
做法:
1.將所有食材、藥材洗淨;花椰菜切成小朵狀。
2.先以三碗水熬煮藥材,待熬至二碗量,再加入蓮子、薑絲同煮,十分鐘後再加入花椰菜及草菇燙熟,加上調味料即可。
 中醫典籍記載,遠志和石菖蒲能增強短期記憶力,而根據中國醫藥大學所做的研究也初步印證了這項功用。陳勇利指出,以遠志及石菖蒲搭配清心火的蓮子,以及有防癌作用的花椰菜及草菇,對於平時念書耗腦力、難以安眠、有少年白或記憶力開始變差、經常忘東忘西的年輕學生來說,是一道相當不錯的調理藥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一簞食】小豆蔻煨雞
【一簞食】杏仁魚排
變換口味 這些食材讓煎蛋有了全新的風味與層次
用薯塊和酸奶油 做出不一般的墨西哥早餐捲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