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百科:皮肌炎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7月15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薛凱中(中國醫大兒科部過敏科醫師)

如果家裡的小朋友呈現出無精打采、全身倦怠的模樣,做家長常以為孩子是因為不想上學而裝病。事實上,幼年性皮肌炎在被診斷出來之前,往往被誤解長達數月之久,尤其剛開始發病時。皮肌炎,是一種後天性自體免疫方面的疾病,因為皮膚特徵以及肌無力是早期較易出現的症狀,因此稱為皮肌炎。少年型皮肌炎常發生為5~14歲,平均發病年齡為六歲,典型皮膚特徵是上眼皮紅斑、指甲周圍及指間關節的紅腫,在沒有使用類固醇之前,死亡率高達三分之一。

幼年性皮肌炎發病者以女童居多,特徵是在橫紋肌與皮膚出現急性和慢性、非化膿性的發炎反應。不過,只有約四分之一的皮肌炎病童在發病初始就出現典型皮膚特徵,很多病童一開始只出現肌肉無力的症狀,往往要等到明顯的對稱性近端肌肉無力及典型皮膚症狀,例如上眼瞼紫色色素沉積,關節背側浮現變亮、變紅疤痕狀硬斑或丘疹等症狀出現才能比較明確診斷,有時候甚至需要加上肌肉切片檢查,才能確定診斷。這時候,病童的躺姿、蹲姿、站姿都可能發生問題,梳頭、舉手、跳躍、爬樓梯也非常困難,還會流口水、無法咀嚼吞嚥,影響所及,呼吸衰竭和吸入性肺炎隨時可能發生。另外,部分病童將出現皮下組織鈣質沉著,有些病童甚至嚴重到內臟出血或破裂。

大多數的自體免疫疾病十分難纏,所幸,目前可類固醇對於幼年性皮肌炎能夠達到控制的效用。過去在沒有找到這項療法之前,有三分之一的皮肌炎病童會死亡,三分之一無法行走,如今則僅會有百分之三的死亡率。皮肌炎雖不是常見的疾病,但可加以治療控制,除了類固醇之外,其他免疫抑制劑有時也會派上用場。重要的是,當急性期度過之後,必須及早展開物理治療,以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攣縮。

相關新聞
靈芝經液態發酵可培養殺死癌細胞成份
蜂膠酒精含量高 2歲以下嬰幼兒不建議用
免疫缺陷或導致老人痴呆症
器官移植無需免疫抑制劑  猴子身上實驗成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