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大屠殺檔案庫 美擬開放

標籤:

【大紀元2月21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羅彥傑/紐約時報20日報導〕位於德國巴特阿羅爾森市的國際追蹤服務處收藏了大量納粹大屠殺秘密檔案,這些檔案有一部分是二戰盟軍解放納粹集中營時所查扣,排列起來約二十五公里長,內容牽涉多達一百七十五萬人,可說是全世界最大的秘密檔案庫之一。不過,美國國務院最近要求將這些檔案開放給學者進行研究,卻引起向來重視隱私權的德國政府不悅,也使美德關係蒙上陰影。

自二戰結束以來,成立於戰爭晚期、屬於國際紅十字會分支機構的追蹤服務處,就利用這些秘密檔案協助民眾追查在納粹統治時期失蹤的親人下落。這些檔案對於大屠殺期間的個人資料記錄得極為翔實,也使得公開資料變得非常敏感。如今,美國認為該機構的任務已差不多完成,該是公開檔案給史學家及其他國家來複製收藏的時候。

美國國務院大屠殺問題特使歐唐納說,美國政府贊成開放有關大屠殺的所有紀錄。但這項行動遭到二十年來擔任追蹤服務處處長的紅十字會官員畢德曼及德國、意大利政府以不符法律與程序規定為由反對。各國意見不一,讓追蹤服務處內部氣氛變得非常詭譎。

德國官員在追蹤服務處召開的討論會中質疑,公開這些指控特定猶太人為殺人兇手或同性戀的檔案究竟對誰有好處。由於德國法律對隱私權的保護比美國來得嚴格,德國當局擔心公開檔案可能讓自己捲入非法處置個人資料的官司,甚至招致新的國賠訴訟。美國暗批德國故意拖延,尤其讓德國火冒三丈。

這起衝突的起因,部分與追蹤服務處複雜難解的歷史與法律架構有關。該機構是根據一九五五年恢復德國主權的「波昂協議」運作。這項條約規定,追蹤服務處必須採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來避免這些可能損及當事人或其親屬利益的個人資料外洩,因此限定唯有受迫害者、其親屬或法定代理人得取得相關資訊。但協議也說,組成該機構的十一國政府有權監督這些檔案。這十一國包括美、德、義與以色列。德國與畢德曼主張,若要公開檔案,就須修約。但此舉須取得十一國一致同意及各國立法機關的背書,勢必耗時數年。美國顯然已感不耐,準備好推動修約的工作。華府自認從未出讓這些檔案的所有權,已付出八百多億美元補償費的德國則認為應先處理好法律賠償的問題。

此外,追蹤服務處本身也自顧不暇,該處預算向來由德國編列,但已因德國財政窘困而遭到刪減,員工從四百多人減至三百六十人,等待答覆的追蹤查詢申請案則超過四十萬件,有人等了數年都還沒有回音。該機構檔案數位化的進度只完成五十五%,還需要兩年才能完工,屆時也才可能全面開放或移轉。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西班牙《世界報》報導東洲大屠殺
劉曉波:民間鮮血戳破官權的親民神話
劉曉波:共產主義殺人的日常化合法化
德國新猶太移民潮激化社會緊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