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刊:亞洲不再發生類似十年前金融風暴

標籤:

【大紀元7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四日專電)「時代週刊」分析亞洲國家在金融風暴之後財經的發展指出,已經沒有像當年的經濟失衡現象,所以不會再發生類似十年前的金融風暴。

分析指出,亞洲國家在一九九零年代經濟朝向自由化發展,但是貨幣匯率被高估,而且未經評估的外來投資大增,造成債台高築,政府的花費也遠超出其應付的能耐。領導人讓政治上的親信負責規範管理的工作,也出現種種弊端。

最近幾年,亞洲的情況已有改變。亞洲地區的外匯存底已經高達三兆美元。十年前許多亞洲國家的貨幣被高估,目前卻是被低估。美國與中國之間貿易問題的磨擦,也源於人民幣匯率的問題。

分析指出,亞洲地區的銀行及企業在過去十年也經歷了大幅整頓,而且包括印尼等國家,也放棄了不切實際的投資。

雖然亞洲國家已力圖改善經濟體質,並不意味完全不用擔心再出狀況。分析指出,除了中國及印度,亞洲國家的經濟成長仍偏低,平均百分之二的年成長率甚至低於金融風暴之前的表現。

亞洲國家的貸款利率偏低,而且一些國家表面上採取浮動匯率卻讓中央銀行掌控。藉著壓低貨幣的匯率來增加出口並抑制進口。

分析指出,由於亞洲國家大量購買美國政府公債,讓美國人可以在生活消費上超支。萬一有一天美國消費者沒法支撐,亞洲國家也會受損,而中國也會受到雙方面的打擊。

如果美國經濟只是微幅走緩,亞洲國家還可以藉著調整匯率及增加國內需求來舒緩其影響;萬一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就可能對中國出口業者造成重大衝擊。

分析指出,全球市場每隔十年左右常會出現崩盤的狀況。亞洲最佳的自保方式就是建立自己的機制–繼續改善企業管理、促進金融體系的透明化及適應能力。經濟上的風暴在所難免,重要的是建立好的防護。

相關新聞
用高科技假裝工作 富國銀行解僱十餘名員工
美國超越中國成東盟最大出口目的地
中國通脹數據弱於預期 PPI連續20月緊縮
金價持續走強 黃金增產卻日益艱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