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格拒登長城 北京臨時取消黨校行程?

標籤: ,

【大紀元1月16日訊】(亞洲時報羅少蘭撰文) 印度總理辛格上任5年首次訪華,其行程有兩個有趣現象值得注意,其一是早前報道他將在中共中央黨校發表演說,最終卻被安排在社會科學院演講;其二是他婉拒參觀萬里長城等歷史文化遺址。分析認為,這兩個現象折射現階段中印關係的一些癥結所在。

兩國傳媒對是次訪問本就期望不高,雙方傳媒早就預報不會有重大突破,兩國長期存在的障礙不可能在這次訪問中消除。《印度報》1月5日引述外交部長慕克吉說,“這次訪問將會是成功的,但若期望在長期問題上出現戲劇性的轉變,那可能未免期待過高。”《中國日報》1月14日的社論就更大力唱淡,努力降低外界期望,社論說:“一如既往,雙方都沒準備取得對方所希望的突破…這種願望跟現實之間的落差,也許就是為什麼辛格的北京之旅多次被延誤的原因。”

辛格最終的行程安排更令人懷疑兩國間出現障礙。1月初,印度傳媒率先報導辛格將獲安排在中共中央黨校發表演說,因為可直接接觸中國的未來領導人,故被視為非常禮待的安排,當時中國半官方中國通訊社也引述了報導。然而,訪問前夕北京公佈具體行程,辛格的演講場所由中央黨校變成了社會科學院,社科院只是一個研究單位,與中央黨校在層次有明顯差距,訪問臨時被降格。

辛格訪華第二天,即1月14日,除上述《中國日報》所發表頗為負面的社論外,官方“新華網”也轉載了一篇批評印度提高鋼鐵出口關稅的文章,顯示中印關係正受短期利益衝突影響。文章指印度計劃將鋼鐵出口關稅由10%增加至15%,中國進口八成印度出口的鋼鐵,提高出口關稅等如針對中國。文章又指印度去年已加稅一次,曾觸發中印之間的貿易磨擦,中國的鋼鐵企業更一度以罷買進行抵制,但印度未有因而作出讓步。分析相信,辛格的訪問安排臨時被降格,相信跟印度再次提高鋼鐵出口關稅不無關係。

辛格行程另一有趣現象是,他婉拒了參觀萬里長城等歷史文化遺址。若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分析,辛格是一名嚴肅領導人,超過70高齡仍全年無休永不言倦地管理國事,所以也非常認真地對待是次出訪,不想花時間於旅遊景點上。然而,筆者更傾向相信婉拒參觀萬里長城,反映了辛格的文明優越感,不希望參觀萬里長城被視為印度總理抑慕中國文明,而且被攝進鏡頭寫到歷史中。

說到底,中國及印度都對作為文明古國而驕傲,兩國人民都是驕傲的民族,這也無可厚非,兩大文明古國經歷數千年而不衰,當然有值得驕傲之處,這也是兩國關係在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以外,另一個難以發展出密切關係的原因。

自1962年中印戰爭後,兩國關係基本上是處於一種“冷和平”狀態,接觸與謀求關係正常化是兩國關係的主流。在地緣政治上,兩國存在著競爭和衝突的因素,邊界問題、西藏問題和中巴關係等,但是兩國在許多國內和國際事務中也有著共同的利益,例如氣候暖化及國際貿易談判等。過去幾年,美國大力拉攏印度以抗衡中國的崛起,向印度提出民用核技術合作計劃,但印度左派大力反對政府靠攏美國,使得美印合作一波三折。

今次辛格成功出訪北京,分析認為印度已基本上放棄一面倒靠攏美國,將繼續實行持之以久的不結盟政策,在大國之間實行平衡外交,與華盛頓、莫斯科和北京同時改善和發展關係。未來的中印關係既不是對抗,也不會是戰略聯盟,更可能是競爭與合作並存,維持近半世紀以來的“冷和平”,但卻會不時受到短期利益如鋼鐵出口問題的左右,而出現不同程度的關係調整。
(原標題:辛格拒登長城當好漢 北京臨時取消黨校行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印總理訪華繼續推動關係加強互信
美最新對台軍售 中共跳腳 專家析五重意義
指責中共海警阻撓病患送醫 菲律賓:不人道
印中關係何去何從 莫迪:繼續強化國防和威懾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