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想借款 民眾不想消費

林麗美:通貨緊縮 隱憂浮現

林麗美

【大紀元12月9日訊】當前金融狀況,有一個重要的分水嶺,「九月」初雷蒙兄弟〈Leman Brothers〉金融公司的倒閉後,全球經濟的瘟疫,快速蔓延,報章媒體用「金融海嘯」形容這一波經濟的險境。顧名思義,海嘯一旦發生,逃命機會渺茫,只能靠上天的眷顧,全球經濟蒙上濃得化不開的愁雲,企業對接下來的日子,普遍不樂觀。

幾個月前,我採訪的竹科的電子業,不少主管還信心滿滿指說「「產能利用率幾乎滿載;到了十月,竟然下降至不到一半;近幾日,我再打探消息,答案是「下個月可能更糟!」這種訂單急轉直下、就像坐雲霄飛車的現象,相當普遍。

除了企業景氣翻轉之外,經濟指標從九月也開始變盤,尤其是代表物價上漲的「通貨膨脹」,有可能翻轉成物價下跌的「通貨緊縮」。不到幾個月前,油價還居高不下,原物料期貨飆升,各國央行嚴陣以待,採取升息的動作,緊縮市場的資金,以免經濟過熱。七月份,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還居高在五.六%;同時,歐元區大約四%。九月前,英國通貨膨脹則高達五.二%,和歐洲地區所設定的二%通貨膨脹標準,已超出甚遠。主要原因是原油及原物料價格高漲。

原油下跌 經濟情勢逆轉

到了九月份,有了重大的改變。原油價格近乎崩盤,紐約原油期貨從夏天所創的歷史新高「「每桶一四七美元,一路下滑到上周五〈二十八日〉收盤價五四美元,跌幅高達六○%。同樣地,原物料期貨價格也下跌了四○%。經濟學家估計,如果物價繼續往下跌、或維持在現階段水準,油價與零售物價,到了明年很可能會急遽轉向負數〈與去年同期相較〉。現在,各國央行卻急急大幅降息,以免物價過度下跌,影響企業獲利及投資,陷經濟於通貨緊縮的泥沼中。

有家網路媒體〈factiva.com〉,最近對包括華爾街日報、國際前鋒論壇報及時代雜誌的報導,做一個追蹤調查:今年八月,這三家重要媒體,只有六篇討論「通貨緊縮」的文章;上〈十一〉月,有關「通貨緊縮」的報導,增加到五十篇。物價大幅、快速滑落,已引起更多的關注。對此,經濟學人雜誌用一有趣的插畫,點出通貨緊縮已有冒出頭的跡象,它將原來圓鼓鼓的地球儀,畫成像洩了氣的氣球,凹陷不平。這一波物價的變化,到底是純粹物價下跌,還是「通貨緊縮」的前奏曲?

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在短短一個月內〈從九月至十月〉,急遽下跌一%的紀錄,只有在一九四七年發生過一次。而英國的通貨膨脹率,在同時也從五.二%,下降到四.五%,這樣大的跌幅,是英國十六年來第一次首見的。過去半年來,法國、德國、巴西、瑞士的物價,也在下跌;中國的物價,下跌了二○%,香港一六%。中國大陸在二月時,通貨膨脹率還高居八.七%,到了十月,竟然掉到四%。

美國已處經濟緊縮邊緣

經濟學家已開始注意到,美國的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可能性比其他地區高。首先,因為美國開車的人口多,油用得凶,對油價的敏感度,比慣於利用公共交通系統的歐洲人高;美國經濟較有彈性,反映物價的速度較快,油價的大跌,造成物價下跌的壓力也較大。再者,美元價格的反彈,相對使進口物價更便宜。摩根史坦利的首席經濟分析師羅奇〈Stephen Roach〉認為,美國已身處「經濟緊縮的邊緣」。

油價大跌,產油國正做垂死的掙扎,一般預期,明年第三季,油價還會繼續下跌。這個預言,如果不幸言中,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很快就要由正變負,邁向通貨緊縮。歐洲地區,即使物價沒有真正下跌,預期歐盟也會將通貨膨脹不得超過二%的標準,再往下調低,但可能不會再調低利率。英國對通貨緊縮,比較沒有這麼緊張,英格蘭銀行認為,未來兩年,通貨膨脹率可望維持在負-一%與三%之間,但是這還是英國官方文件首次看到負數的通貨膨脹率。畢竟,低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距離,只有一線之隔。

一般人可以享受低廉物價,應該是福音,為什麼經濟學家與各國政府,談起通貨緊縮就臉色大變?理論上,通貨緊縮是由於「供給過剩」與「需求不足」所造成,低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物價大幅降低,對企業卻是一大票房毒藥。企業要不斷降低產品售價,影響企業獲利,開始採取縮減或停止投資、裁員、關廠的動作、甚或不支倒閉,影響經濟的成長。另一方面,通貨緊縮,會增加家庭與企業的實質負債,這些貸款人就要極力減少開支、或變賣資產因應。如此一來,企業獲利又下降,開始陷入經濟的惡性循環。

日本八○年代的經濟泡沫,至九○年代末期,通貨緊縮開始發酵,市場供求失衡、導致商品價格下跌。物價下跌,導致企業利潤減少。另一方面,日本消費者有憂患意識,花錢更趨向保守,經濟陷入更低潮。

經濟若如死水 各國夢魘

不花錢、不借錢,經濟將如一灘死水,這是各國政府最害怕的夢魘。最近,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和歐盟央行ECB發現,銀行對客戶放款的標準,愈來愈加嚴苛。他們已對銀行業喊話,如果銀行不增加放款,將對銀行採取更嚴厲的監督。

──原載《TaiwanNews財經文化週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林麗美:政客公然搶錢 人民哀歌
林麗美:金錢遊戲 譜下休止符
林麗美:經濟情勢險峻 歐巴馬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十月物價劇跌 美恐步入零利率時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