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散人:奴才的傳統美德

五嶽散人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8月10日訊】最近有件小事倒是頗有點意思。《錢江晚報》報導,武義郭洞景區的村民何其庠躬耕於田畝,本來不知外事。他所住的郭洞村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凡是旅遊景點當然要做推廣活動,於是請人捉刀著書,其中一付照片是這位何先生放牛的景象,擺拍了好幾個小時,代價是一盒硬裝中華煙。此照片看來頗具神韻,結果被用於景區廣告、門票。何先生一紙訴狀把作者以及相關人等告上法庭,認為他們侵害了其肖像權,索賠10萬元。被告當然覺得委屈,認為自己這是職務行為之外,還認為「旅遊開發好了,農民應該感謝我們」、這種行為「不是跟我們的傳統美德相違背了嗎?」

關於肖像權的問題有法庭來解決,那是一個法律問題,關於我們「傳統美德」的說法倒是頗有點意思。在這兩位官員與作者看來,自己的行為即使算不上學雷鋒,至少也是做了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當地農民不蜂擁過來叩請他們去喝老酒已經是過分了,竟然因為區區一張照片把他們告上法庭,實在是有違中國的感恩之道。這種心情大概是牧人把羊群趕到某水草豐美的地方,然後期望著得到羊群熱烈擁護的心態差不多。

孔子有句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很好的,這話承認了大家都有一些不喜歡做的事,如果你不喜歡做,也就不能強迫別人去做。但對於這話的潛台詞有兩種理解方式。一種是既然人與人並不相同,此人之蜜糖乃彼人之毒藥,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誰也不強迫誰做什麼。還有一種理解是「己所欲施於人」,我喜歡的就是你喜歡的,你不喜歡就不行。兩位被告大致就是這麼個思維方式。

其實也不是只有這兩位有這種思維方式,一直以來,我們這裡都是這麼個思維方式,以至於形成了這兩位心目中的「傳統美德」。在歷代稍有人心的統治者看來,自己的治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本心正大」的為民求福更是天日可鑑,怎麼就有那麼多刁民不能理解自己為民的苦心,以至於不但不感恩,還要什麼自主的權利呢?

更有一路知識分子,由於地位比較超然,這種「為民牟福」兼著「為民做主」的心態也很充沛,尤其是自己並未得到什麼實際利益的時候,說起話來就更是鏗鏘有力。秉持著如此的「傳統美德」,我們這裡就是總是「你的事、我當家」。

您看,這種所謂的「傳統道德」到底是誰的道德?或者我們可以問問看,這份道德到底是誰強加給我們的?更進一步說,強加這種道德會有什麼好處?

我個人的答案是這樣:無論是有權還是有知識的社會精英階層把這種自己定義的道德強加給我們,即使從最好的角度說,也是侵奪了我們自己安排自己生活的權利,以及經常會發生的、侵犯我們各種人身權利的事。如果從不好的角度說,那根本就是打算讓我們被他們賣了以後還幫著數錢,相當於押上刑場還要叩謝天恩。最起碼也會是當天災人禍發生的時候,領導份內的關心以及某些知識分子「含淚」一下,就贏得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遺憾的是,這種情況目前還在不同的時間與地點發生著。

您可能會說這幕景象很眼熟嘛。沒錯,這確實是眼熟,奴才對於主子的道德就是這麼一個表現形式。所以,這種由主子宣揚而奴才遵守的「傳統道德」就是奴才的道德。可惜,這次被告上了法庭。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五嶽散人:創造性的搶劫
五嶽散人:用磚頭表達的公民理想
五嶽散人:我不知道它們的名字
五嶽散人:桃色新聞總是自上而下的發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