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舞集 艺术总监-林怀民

谢韵雅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17日讯】

从舞文弄墨到手舞足蹈

1947年林怀民出生于嘉义,正是台湾历史悲歌“二二八事件”发生的那一年,这样的巧合或许也寓涵了日后林怀民怀抱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创立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云门舞集”,以艺术耕耘这块土地,将舞动的汗水融入对台湾社会的深刻关怀与希望。

林怀民在五岁时就对舞蹈产生特别的兴趣,平时常跟着老太太们到庙口看歌仔戏,回家后就连唱带做,自编、自跳、自演起来。有一次播放芭蕾舞片子“红菱艳”,家人轮流去看,他就这样跟了七次,影片中的芭蕾舞星多么耀眼,当下觉得跳舞真棒!小学时老师看他喜欢蹦跳、踢腿,于是让他参加民族舞蹈比赛,跳“牧童舞”,小小年纪还不清楚舞台表演,反而是对戏里用报纸、竹子糊成的大黑牛比较感兴趣,跳完下台时,过大的黑布鞋还掉落在舞台上,比赛结果出奇得了第二名,这便是他的处女秀了。

因为不爱念书,初三时班上有同学投稿在报上发表,林怀民也试着寄给林海音一千多字的文章“儿歌”,结果拿到了他的第一份稿费三十元,于是他把编歌仔戏的本事拿来用力写小说,立志成为小说家。

高中时期曾在台中学了几个月芭蕾,但是连五个基本姿势都弄不清楚。当时台湾十分缺乏舞蹈教学教材,偶而从拾穗杂志、英文杂志“时代”和“生活画报”中读到一些舞蹈故事,就像如获至宝,于是林怀民拼命学英文,从阅读中拼贴他的舞蹈意象。大三到中华舞蹈社上黄忠良的现代舞课程,同期的学生还有游好彦、崔蓉蓉、麦美娟、李雅淑、林丝缎等,而林怀民当时只是舞蹈半调子,之后就中断学舞,专心写小说。直到大学毕业当兵时期,他完成了小说“变形虹”和“蝉”,接着就出国进修文学创作去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学法国的简秀珍体悟到,法国的艺术当然很棒,大家随口就可以说出莫内、梵谷……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够广为人知,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帮他们写诠释、写介绍,人们才知道怎么去欣赏,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 陈冠霖给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把李天禄演过的戏演过一遍”。这个目标并不意味着把前辈演师留下的剧本原封不动的重现。“基本上要抓住观众,剧情、音乐、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应该就是要让观众看得懂,觉得音乐好听,剧情合理精彩。”陈冠霖说。
  • 加官进禄、长命百岁、金榜题名、家庭团圆,都是人们对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戏就能得到吗?非也。天官出场时的定场诗讲得清楚:“瑞霭祥光紫雾腾,人间福主庆长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国三十多次,足迹几乎踏遍全球之后,陈锡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国人,愿意千里迢迢来看戏,但传统戏剧在台湾却非常弱势。凭着一股“艺术的东西不能给外国人看不起”的志气,2009年,陈锡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
  • 大幕拉开,雄浑的圆号响起,气氛凝重。只见江水滔滔,雾气弥漫,一艘艘战船正在行进。诸葛亮一袭白衣,羽扇轻摇。面对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们奋力摇桨,向曹营进发。接近对方水寨时,诸葛亮命士兵擂鼓呐喊,鼓声引来曹军箭如飞蝗,射中船上绑扎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万余支,满载而归。
  • 皑皑白雪,连绵青山,芳草萋萋,悠扬的笛声缓缓而出。随之,乐曲节奏转而明快昂扬,一群藏族少年们跃然而至。他们挥舞着的雪白长袖飘曳在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纯洁无瑕。这是神韵作品的早期节目《为神欢歌》的开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