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讨欠税 台法务部:兵少武器缺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安芷娴台北1日电)财政部公布欠税大户,当中不乏熟面孔。法务部行政执行署指出,细究原因,除执行官平均每人担负7万案件,人力严重失衡外,奈何不了落跑、脱产大户,更是问题的结构性原因。

法务部行政执行署今天表示,根据统计,自民国90年到今年3月,整体执行金额累计达新台币2001亿余元,平均每年为国库挹注约200亿元收入。

前述数字看来亮眼,但执行署官员透露,绝大多数都是追讨自一般百姓的小额欠税、罚款。

翻开另一项法务部数据,个人积欠综所税、遗产及赠与税逾1000万元、企业欠营业及营所税逾5000万元的“大户”,所欠总金额约680亿元,但实际仅追回33.2亿元,清偿比率仅为4.88%。

该名官员表示,追讨一般民众欠税成绩斐然,但遇到计划性脱产、潜逃海外的滞欠大户却不利,主因在于追讨人力不足,以及法规本身的局限性。

行政执行署指出,目前全台累积待执行案件达400多万件,但全台湾专责追讨的行政执行官却不到70人,平均每人背负近7万件案量。碍于政府组织人力精简原则,人力配置额度始终无法松绑。

行政执行署表示,追讨“兵力”已不足,能够有效对付欠税大户的“武器”也不多。

行政执行机关虽可藉由查封、拍卖、管收、限制出境等手段催收,但根据强制执行法规定,拘提、管收的要件是“显有可供执行财产却故意隐匿、有逃匿之虞”等,但对于早已计划性脱产、甚至逃亡海外的滞欠大户而言,却是成效有限。

行政执行署指出,民国92年时曾建议援引德国制度,修法建立“债务人名簿制度”,一旦欠款者隐匿财产不报,最高可处3年徒刑,甚至不得参选公职及向金融机构贷款等。

执行署表示,相关构想单是在多次公听会就遭学界与民间团体围剿,质疑侵犯人权,使得草案束之高阁。兵少武器缺,正是政府追讨欠税无力的写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