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德 致良知

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 , ,

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道德,时时用道义提醒自己,那么所做的事就会问心无愧,就不会给自己带来耻辱;如果违背道义原则,就会失去正确人生方向而埋下深深的隐患,这从表面来说是违背道义,从实质来说则是违背自己的良心、良知。以下为孔子倡导道义的两件事。

一次,鲁哀公向孔子询问道:“民间有句话说:‘能听众人的意见就没有迷惑’,现在寡人做事的时候,总是与群臣仔细考虑商量,但是国家却越来越乱,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对答道:“君主去询问臣子的意见,有的人是真有正确见解,有的人见解却是不正确的,要看他的见解是否符合道义,是否真正对国家和百姓有利。开明的君主在上位,要仔细倾听群臣直率的议论从善而行就可以了。如今朝廷季孙氏专权,打压异己,群臣畏惧他的势力,没有一个人的说法不是有意随和他的,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在这种不重道义、只允许有一种说法的情况下,您即使问遍群臣,也仍然不能避免越来越乱。”

孔子的学生子贡要担任信阳令,临行前孔子对他说:“凡事要用道义去衡量,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事,把握好时机,不要侵夺,也不要居功自傲,不要采取残暴的方式,不要盗取什么东西。”子贡说:“弟子虽然跟随着夫子学习君子之道的时间很短,但是,既然学了君子之道,怎么还会去做盗取之事呢?”

孔子说:“自己不肖却把贤者的功劳据为己有,这就叫作侵夺;自己虽然贤德,却把不肖者的功绩据为己有,这就叫作居功自傲;号令下的缓慢,责罚却很急促,这就叫作用残暴的方式;把别人的善事窃为己有,这就叫做盗取。名为君子,难道一定是盗取钱财才叫作盗取吗?我听说过这样说法:懂的为官之道的人,遵奉法令而求有利于百姓;不懂的为官之道的人,徇私枉法而侵害百姓。徇私枉法和侵害百姓,这两者都是怨恨产生的原因。”

子贡道:“弟子记在心中了。请问还有什么要告诫弟子的吗?”孔子说:“面对各种复杂事务,没有比心平气和更重要的了;面对财物的时候,没有比廉洁更重要的了。能够守住廉洁和平心静气,就没有什么可被人攻讦的了。不隐藏别人的善言善行,说出他人的贤德,只会有所收获而不会有所伤害,所以扬善是非常重要的。君子不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言语谨慎,话说出口的时候要加以选择,使自己口中所说的和耳朵听到他人的议论相一致。”子贡牢记孔子的教诲,后来果然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为官做人之道在于在其所在的位置上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任何时候都能够坚守道义。毕竟,人生在世,道德良知才是最重要的,是上天所赋予的、生命本质中最美好的东西,是生命的本源和归宿所依。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四大名著作为艺术作品而言,能够打动人心的不仅仅是华丽的文辞和精彩的故事,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真实才是真正能触及到人心最深处的,也是人内心感到亲切的原因。
  • (shown)中国画以其深奥的内涵,独特的线条笔墨,严谨的艺术法则,千百年来影响、震憾着世界文化艺术。艺术又直接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及发展方向,真正的艺术又可激发人们对正信,正念的追求,可见艺术对社会的发展方向及人类精神信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shown)这个世界是变化的,而千变万变只有不离开自己位置的变才是顺利的,才能够“吉,无不利。”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和控制、平衡着这种变化的因素就是相生相克的理。“位”被相生相克所制约、平衡着达到了“和谐”的秩序。
  • (shown)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 (shown)古人敬天信神,“观天道以应人道”,人类的文化与信仰相伴而行,辉煌灿烂的文明中无不闪耀着信仰的光芒。
  • 古人追求真理,注重品德和操守,不仅要求自己躬身力行,也非常重视对后代的“德行”培养。这种言传身教之精神,成为后人正身教子的楷模。
  • (shown)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把诚信作为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 (shown)智慧的女子一定是顺应天理的,守住女人的本质,诠释“温柔”的定义,同样能演绎出光彩照人的篇章…
  • 古语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古人认为上天造就万物并赋予其美好的德性,为其制定了法则,生成万物一片仁慈之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