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5年研究 屏科大打造台湾藜

人气: 5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26日电)屏东县三地门乡和玛家乡多年不见的大片红藜田再度现踪!5年来,在屏东科技大学“台湾藜”团队的研发下,不断开发红藜产品,让原住民逐渐式微的食物,再现产业生机。

屏科大“台湾藜”团队5年前受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委托研究红藜,希望由台湾原生作物中,发掘出具有发展潜力作物,在原住民社区推广。

屏科大食品科学系教授蔡碧仁指出,台湾藜由于通体红艳,一般俗称为红藜,以往是原住民的传统主食之一,不过由于台湾藜质地粗砺,并有苦味,年轻一代不再食用,藜田景象也不再见,只见零星的种植或野生。

屏科大的台湾藜研究团队,由森林系教授郭耀纶完成栽培、种系鉴定等研究,并于民国97年将红藜正名为台湾藜。

蔡碧仁则研究台湾藜含有的成分及产品开发,她发现台湾藜具有高量γ胺基丁酸(GABA)、甜菜色素、超氧歧化(酉每)和多酚类,她说,后3种成分具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至于γ胺基丁酸则可以安定神经。

蔡碧仁表示,原住民常说,只要吃到台湾藜就会非常快乐,是因台湾藜里的γ胺基丁酸(GABA)所产生的安定神经作用。

蔡碧仁并表示,台湾藜榖粒中含有超高营养成分,它的蛋白质、钙、镁及膳食纤维含量都很高,还含有一般榖类较欠缺的离胺酸、麸胺酸等氨基酸,以及稀有元素“硒”。

蔡碧仁说,“当我第一眼看到台湾藜的营养分析结果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下我就喊出来‘这简直是谷物中的红宝石!’”。

屏科大兽医系教授庄秀琪以动物试验证实,台湾藜的确具有降胆固醇和肝指数的功用,而且效果不逊于红麹。

蔡碧仁将台湾藜开发出饼干、饭团、麻糬、松饼等食品,已开办两梯次原住民训练班; 也制成优酪乳、养生饮料等加工产品及丸锭、胶囊等保健品,蔡碧仁表示,这些技术都将释出。

蔡碧仁表示,台湾藜中的苦味如果能去除,成为一般人可接受的主食,它所具有的高营养成分,在地球极端气候所造成的粮荒危机中,或许可以让人类在主食上多一种选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