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内首险 国之门户--潼关

单若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潼关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地带,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会于此。潼关北濒黄河,南依秦岭,西连华山,东接河南灵宝,史称“畿内首险”,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三秦镇钥”、“四镇咽喉”。《春秋传》对潼关的评价:“秦有潼关,蜀有剑阁,皆国之门户。”

潼关的地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间一条狭窄的羊肠小径贯通东西,往来仅容一车一马,为出陕入豫之咽喉。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险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潼关古城雄踞山腰,下临黄河,亭台楼阁依山而筑,巍峨高耸。(Pinhole – Fotolia)


潼关故城位于今潼关县北,雄踞山腰,下临黄河,亭台楼阁依山而筑,巍峨高耸;东、西、北三城楼分踞一方;南、北水关楼遥相对峙。关南,有天险深谷禁沟及十二连城护卫;城北,滔滔黄河奔腾而下,形势十分险要、壮观。

历史悠久 闻名遐迩

潼关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唐书》载“古为桃林塞”。《左传》也有“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的记载。那时桃林的范围,包括今潼关以东到河南灵宝县西境。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曹操以沙筑墙用水浇灌,一夜冰冻成垒,马超兵败西逃。潼关之名,始见于史。

潼关关城由汉始至唐代,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移关城于今杨家庄南城北村一带,与汉代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形势更加险要。

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又迁潼关城于黄、渭河南岸。后来经宋、明、清多次修葺和扩建,潼关至今保存尚好。潼关关城西门有明代建筑的门楼,俗称“樵楼”,宏伟壮观。在潼关城东约1,500米处,北临黄河,南依高原,筑城设门,门外横额书“第一关”,里额书“金陡关”,字迹丰满圆润,苍劲有力,是清乾隆御笔所题。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绍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的〈潼关〉云:“时平容易度雄关,拍马河潼自往还。一曲熏黄瓜蔓水,数峰苍翠华阴山。登陴版牌丁男壮,呼酒烹羊守吏闲。最是绿杨斜掩处,红衫青笠画图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基,又称基座,是中国古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结构,一般有普通、较高级、更高级、最高级台基四种,是用来承托建筑物,可防潮、防腐。
  • 剑门蜀道位于连绵不断的秦岭、巴山、岷山之间。蜀道是从陕西汉中、宁强入川,至广元、剑阁、梓潼的古栈道,蜿蜒绵亘。沿途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分布着众多的名胜古迹。
  • 曲阜是圣人孔子的故乡,孔子对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曲阜故被誉为“桑梓之邦 邹鲁圣地”。
  •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 青藏高原上的古城拉萨拥有蔚蓝的天空和清冽的河水,海拔约3500多米,空气清新。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绚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富有魅力的古城。
  • (shown)山海关是古代军事要塞,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是燕京(北京)、盛京(沈阳)之间的“锁钥”。从早期古渝关到后来的山海关,这里曾成为数此战场,是兵家必争之地。
  • 大理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保存着古朴而浓郁的白族风情。
  • 四姑娘山素有“东方的阿尔卑斯山”之美称,四座山峰从北到南一字排开,连绵不断,山体雄峻挺拔,常年冰雪覆盖,银光照人。
  •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 当我们到达关口,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西藏祷告旗飘动着,就像为我们庆祝。几个中国背包徒步旅行者在古老的茶馆里休息,围着炉火饮用牛油茶,我们自然的加进这些人当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