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438)

下集-第五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笫四节:柳暗花明(4)

1988年的夏天,在工具车间前面的空坝子上,搭起了半露天钣金临时工棚。夏天多暴雨,然而在这里,灯光和焊孤光交织着送走了一个月的不眠之夜,即使大雨滂沱也从来没有打断过这里的夜战。

第一台客车和第一台越野汽车相继问世,当鳌战了整整一个月,脸色苍白的志愿兵们,欢呼本厂建厂以来第一代独立制作的换代产品诞生时,胖左派也不禁为之惊叹:“李伦的两刷子农汽厂起死回生有望了。”

样车的第一个顾主、公安部装备处的处长趁飞机专程从北京赶来,认为在当时农汽厂的简陋条件下,仅靠手工制作,短短一个月内开发出两个品种实在不容易。他认为虽然第一台样车问题百出,但一股拚命精神是国营厂职工所缺的。就凭这精神,专用车就有了希望,当下签订了两百台的订货合同。

在一千多职工工资低微,人心涣散,既无模具又缺焊装条件下开始,第一台样车就像学画的孩子用心描出,远远看去整个越野车似乎有近代的味,但经不起走近了细看。

细看车的外观,车壳的外表并不对称。车上腰线像蚯蚓起伏不直,车的平整度仅用钢尺比划了一下,凹坑和凸包之间相差了十几毫米,找来经验丰富的油漆工看,要填平这种差距需20毫米厚的腻子灰。门与门框的高度差,至少也有十个毫米以上。

门是锁不上的,如果用力的锁上,那么就打不开了。车身上相邻部位不相吻合,留着很宽的缝隙。摇窗机就更糟了,装上去以后,是不能摇动的,勉强的摇动,那么内衬的防水胶条不是挤在一堆,就是脱落。

那负责冷作的钟师傅,围着车反复细看琢磨!也低声的叹气道:“这样的车,拿去交给用户,别人怎么会要?我看干脆从新来过。”

然而很懂得“士气可鼓不可泄”,“凡用赏者贵信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的道理。!李伦专门召开了样车的评议会。

几十个由设计、工艺、和工人组成的评议小组,围着车身数落着这个样车一百多条的不足,他叫技术员作了详细的记录,一方面他布置了下一轮制作的整改条款。另一方面,召集党政工联席会议,作出“特别嘉状令”对于样车的主要制作人和技术人员实行嘉奖。并且令样车披红戴绿的绕工厂一周。

在会上他说:“我们必需对这种拚命精神加以激厉,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在冷嘲热讽中死亡。你们知道这两个样车虽然带着许多的缺陷,但它是我厂有史以来自己制作的换代型越野车,这是我们厂的产品方向,也是我们活出来的希望,这就是我们要大张旗鼓表彰宣传的理由。”

在会下他还说:“我曾经把一句巴顿将军的话当成了座右铭:“没有不好的战士,只有蹩脚的将军。”他的这种热情评价,曾被人当作攻击他的政治把柄,这对中共僵死的官僚体制是一种叛逆。

嘉奖令颁发的第二天,他召集了得奖的志愿者说:“今后你们就是新车型的基本施工骨干,你们手中决定是着农用汽车厂的生死存亡。”他逐一的数落样车的毛病,规定出,车身的平整度,门锁,风窗摇机三大整改的主攻方向,他说到这些致命的毛病显得特别激动,他说:“这样的产品拿给用户岂有不骂娘的?为什么国营企业多了干不好事的公子哥儿?临到工厂生死存亡的关头,不能再耍这种公子哥儿气了!”

其实工人们的隋性容易改变,最难的,也是最怠堕的是这架由党委,工会行政组成的庞大管理机器,包括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和副厂长在内的十一个在上级卵翼下的天之娇子。面对商品大海里将淘汰的工厂,这些人从来没去钻研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案。

也难怪,上级规定他们的职责,就是“指导”并掌握企业政治方向的。说白了,就是贯彻中共统治利益的。扭亏开始,为扭亏而开的办公会,他们指手划脚的乱说一通,让干事的人毕恭毕敬的听他们训示。

会议不客气的把具体的任务分派给他们,并限定他们完成的时间,写在会议纪要上,作为会后执行会议决议的书面依据。于是平时惯于用鞭子抽打别人的人,在扭亏非常时期不得不忍气吞声接受李伦甚至他的手下人的指派。

但,亏损的危局逼迫他们,他们只有悄悄背着厂长向委任他们的主管局数落李伦,说他凌驾于党委之上,是严重违反组织的行为。于是李伦处在领导班子的冷弹伏击圈子中,古人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扭亏虽然打响了,可他感觉自己处在各方面的夹击之中了。

越是向前发展,这种“夹击”会越来越厉害。他既然没有能力搬掉这些绊脚石,就只能听命小人们的夹击。在他的事业顺利的时候,反对他的人会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向他施放冷箭,一旦他的事业稍有失利,他便会遭到痛打落水狗那种围歼。(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久,马兵正式在他办公室里向我“摊牌”。那一天,当我走进他的办公室里时,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罗志,党办主任王珍及金工车间书记幸才已经等在那里了。看到这个“阵营”,我立即想到我在当年反右斗争会的场面。
  • 到了这一年的年底,胖左派发布的厂部“经营快讯”已把工厂累计亏损六十万的噩耗向全厂职工公布了。各个车间又一次提前放假,关心工厂前途的中老年职工,到工厂来每天打听情况。
  • 我现在才体会到了什么叫“收拾人”,什么叫软打整。比起不动声色的老同学,比起年轻气盛的马兵,我远远不是他们的对手。但是事情既已经弄到这一步,我就只能迎战了。于是我准备立即进城去市政府信访办公室找张文澄。
  • 我不禁赞叹这位追求虚名,见利忘义,治理工厂毫无能力的老同学,将中共斗争的这一套两面三刀,借刀杀人的鬼把戏操练得如此纯熟!为了报复这一个“异类”,竟在住房的分配上玩弄了这么多心机!
  • 第二天他便从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到厂长办公室去,说他去市里开会。便独自一人在家里正式的向机械局某局长,起草了一份进入南联的绝密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把工厂亏损的原因归结为工厂缺乏技术设备的落后。
  • 他终于明白了他所要面对的现实:主席台上已没有他的坐位,他已被免职了。在无数双含着敌意和渺视的目光逼视下坐落,把头埋得低低的。
  • 第二天,黄色大楼的正门上,贴出了一付打油“对联”,上联是“桂林贫(凭)嘴一副画(话)”下联是:“要抢银行找有余”,横批“左右无路”,那分明是写王桂林和孙有余的“无能”。
  • 李伦清楚地看准了,中共体制下的企业管理和官本位之间,许多完全可以利用的“中空”。这种漏洞百出,凭一人决断的体制可以牵着它走,成为一时,一地资产聚敛的源头。
  • 被中共骗够了的工人,特别是经历文革后,对这种表面一套内心一套的两面话早已听厌,不会因为几句话就轻易相信,至于他心中真想在这个被前任搞得一踏糊涂的工厂,干出点让工厂翻身的事,还要拭目一看。
  • 这六字方针浓缩了邓小平为首的‘人治’政策,中共在经济建设中没有理论只有‘政策’,因此随意性极大,谁有权谁说了算,用贿赂说了算的人风糜官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