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湿地观光萌芽 产业化路仍遥远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5日报导】湿地心发现专题报导(4)(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25日电)夕阳下衬着水色及水鸟归巢的景色,湿地美景常让人感动不已。虽然台湾许多民众已开始懂得欣赏、维护湿地景观,但专家说,“台湾的湿地观光,仍只在萌芽而已”。

五股湿地、七股潟湖、马太鞍湿地…,不少湿地已成为国人耳熟能详旅游景点,不过,看在一手催生五股湿地生态园区的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赖荣孝眼中,台湾目前的湿地观光,仍只能算是“看风景”,与真正的湿地观光仍有一段差距。

去年才从五股国中教职退休的赖荣孝表示,他一开始也对湿地全然无知,是跟着熟知湿地生态的友人探访过当时仍是一片杂乱、到处堆积人工废弃物的五股沼泽,才进而发现湿地生命力的强韧,投入湿地保育工作,并一手促成原台北县政府于2004年底在五股湿地划设97公顷土地供荒野保护协会筹设五股湿地生态园区。

湿地具滞洪、补注地下水、过滤水质、营造生态系等多种功能,赖荣孝说,“观光旅游”也是湿地的一种功能,而且愈来愈重要,“因为还是有很多人不懂什么是湿地?”“观光有点类似桥梁的角色”。

为不破坏湿地生态,许多地方政府会明令限制湿地每日进出人数,而且采取预约制,不少旅游业者对推动湿地观光兴趣缺缺,但观光局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游憩课长丁玲俐却认为旅游业者用心包装的话,生态旅游其实有利可图。

以保育类黑面琵鹭群聚闻名,七股潟湖可说是台湾地区因湿地观光改变地方发展的最显着例子。

云嘉南风管处去年9月到12月,风管处结合云嘉南地区观光饭店推出内容包含交通、旅游保险、中餐、盐业博物馆门票及黑面琵鹭生态导览等,虽然每人要价999元,500个名额仍然一抢而空,约100名为国际游客,其中不乏来台洽商的商务客。

丁玲俐表示,原本以为999元的收费会让人却步,结果却让人惊喜。她表示,除了七股潟湖的黑面琵鹭,北门井仔脚盐田的晒盐、挑盐体验,出海口的黑腹燕鸥聚落,以及南鲲鯓代天府的王爷信仰等,多元人文与生态观光共同包装,观光效益可期。

除了让日渐荒芜老化的渔港社区有了新的可能性,地方居民也逐渐以在地为荣,七股龙山社区的社区营造全台知名,拿下无数奖项,社区彩绘及渔筏体验活动,更让龙山社区反而成为观光景点。

台东池上大坡池自2002年起在每年夏天推出“竹筏季”活动,结合池上便当博物馆、池上好米等特色,也逐渐营造出自己的特色。

不仅自然湿地有魅力,人工湿地魅力也不遑多让。新北市环保局科长陈美玲就举大汉溪人工湿地为例,99年8月到12月推动湿地低碳旅游,虽然每天限量300到500人,但活动期间仍吸引3万人次接受湿地导览,“很多人都很讶异大汉溪人工湿地是处理废水的设施,还能有那么多生物生活其中”。

“台湾的湿地复育在最近10几年,的确有明显改善”,赖荣孝举黑面琵鹭为例,20年前在七股潟湖过冬的大约只有200只左右,去年计算已有1562只,而且除了七股,邻近的四草、鳌鼓、布袋湿地也都有分布,甚至新竹、宜兰也有发现黑面琵鹭;而以五股湿地为例,7 年前每隔一段时间要动员2、300名志工净滩,现在附近民众都已普遍有湿地需要保育观念。

联合国在今年2月2日国际湿地日提出今年的主题为“湿地观光”。赖荣孝认为,以七股及五股湿地的复育过程来看,民众及政府都已逐渐认知“湿地”,但要发展观光,最重要的“观光旅游业”却还处于“缺乏认识”阶段。

“当务之急是旅游业愿出资培训湿地生态解说员”,赖荣孝表示,仅在湿地外围看风景,根本谈不上湿地观光,“应该藉由旅游了解湿地,才能称之为湿地观光”。

他举七股及五股湿地为例,虽然每天限制300到500人才能进入湿地,但民众却乐意预约参观,显见湿地观光有发展潜力,他建议有远见的旅游业者,及早投入资源训练解说员,“全台已公告的国家重要湿地多达82处,各有不同生态与人文、美食,是多大的市场啊!”

澳洲大堡礁是全球知名的旅游景点,但大堡礁的门户凯恩斯市,每年吸引超过140万人次观光客,当地居民最自豪的却是凯恩斯市海岸湿地公园及其中拥有的丰富生态为荣,当地生态旅游也蓬勃发展,因此创造不少就业机会。“澳洲能,台湾能不能?”,台湾湿地观光刚开始起步,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努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