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 与 升华

彭坤炎漆艺创作与推广之路

赖月贵
font print 人气: 69
【字号】    
   标签: tags:

据考证,中国漆器历史源远流长,已七千多年;然而漆工艺术,因日本对漆的喜爱,加以钻研漆器技法,使漆器和生活结合一致,漆工艺术因而在日本发扬光大,日本的英文“Japanese”即为漆的代名词。

彭坤炎沉浸于漆艺创作已二十多年,自14岁起半工半读,在唐木家具从事涂漆工作。唐木家具通常外销日本,日本人一向对品质的要求非常严格,每个细节都不马虎,得要通过百分之百的检查。这样的工作经验,影响了他日后创作作品,力求完美的态度。

服完兵役之后,彭坤炎当起了代工业的小老板,生意上又和日本人有密切的接触,他工作勤奋、头脑灵活以及熟悉台湾木器加工的产业链,于是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当时一位日本友人,植村修先生告诉他,“漆”在日本不只是涂家具,它还大量被应用在器皿上,例如碗、筷等,更广泛的用途;而且漆工艺术还是日本五大重要创作艺术之ㄧ。植村修的这番话引起了彭坤炎莫大的兴趣,他决定一窥漆工艺术之堂奥。植村修从日本带了材料和工具书给他,彭坤炎如获至宝,1986年毅然决然,投入堆漆创作。

10月孕育一件作品 创作过程艰辛


专注工作的彭坤炎。(图片:彭坤炎提供)

彭坤炎日夜参照着书本,用心钻研、创作。堆漆创作的媒材是天然漆,技法是将天然漆调制成浓稠状,从底部开始堆起;为了掌握天然漆与空气接触后的质变特性,让漆的黏性及凝固度发挥到恰到好处,每天仅能以一公分的进度,一次又一次的堆砌。堆砌到所要表现的形状,即是作品的粗坯,然后运用雕刀,将粗胚雕成,其所欲展现出的“力”与“美”,再经过色彩纹理的设计,砂纸的研磨,最后上色、髹饰〔注1〕完成;制作一件作品,常需要历时10个月以上的时间。

在数次的堆叠成形后,再以数十次的涂漆、研磨动作,来呈现平滑的表面,耗时费工,这要有极强韧的耐力才能办到。对于他艰难的创作过程,友人曾以四句话来形容:“ㄧ日两三滴,百日初成气,反复打磨再髹饰,半年始见有生气。”因此,每当一件作品完成时,即是他无比的安慰与再创作的动力。

他独特的堆漆造型,线条律动优美、色泽鲜艳、质感温润,在台湾各地展出备受赞叹,已获得全国美展等各大奖项,连续十几年应日本漆工协会邀请,参展东京明治神宫举办的漆之美展览。

2006年获颁“日本漆工协会会长赏”,获得日本王室亲王,桂宫宜仁殿下接见与嘉许。“日本漆工协会会长赏”历年得奖者,均为日本人,彭坤炎是第一位以外国人身份获得该项殊荣,在艺坛堪称为“台湾之光”。然而风光的背后,很少人知道他的创作过程,其实是非常艰辛、不易的。

日本学习之旅 技法境界获提升


彭坤炎漆艺作品《大地》(图片:彭坤炎提供)

创作期间,彭坤炎为了使创作的境界不断提升,他希望能和其他艺术家一起切磋交流,故参加了台湾举办的各种美展;1992年起,屡屡获奖让他信心大增。日本艺术界十分重视伦理,堆漆艺术代代相传,有的已传至第二十八代,由于彭坤炎刻苦耐劳,又懂得敬老尊贤、虚心请教,深得日本艺术界前辈的认同,逐渐融入日本的艺术圈,受邀到日本参展。

百闻不如一见,无数次到日本参展机会,也是彭坤炎的学习之旅;他拜访艺术大师的工作室、参观了漆工艺的产业链、采买一些工具和材料,从中学习、吸收到许多专业的养分,不论在技法或创作境界上,皆获得颇大的助益。这段学习之旅,还让他看到日本政府对艺术、文化的重视;在日本,“人间国宝”肩负着传承使命,不仅代代相传、厚实扎根,也是一种殊荣。

创作路上多寂寞 蜕变是升华


彭坤炎漆艺作品《绽放》 (图片:彭坤炎提供)

辩证的看,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有利有弊。参加比赛、得奖,对初期创作者是一种鼓励,但当达到某种境界后,得奖反而变成一种压力;艺术家比一般人敏感,情感也较丰富,达到颠峰后怕掉下来,那种害怕江郎才尽的苦闷,会让他们丧失前进的动力。两年前彭坤炎的创作生命达到巅峰,突然在参观完日本诸多精美艺术作品之后,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再也突破不了了;在一阵患得患失后,跌到了谷底。

他将自己封闭了起来,每天关在工作室里,不接任何电话,不吃不睡也不再创作,好似患忧郁症一样。他将心中的苦闷对一位前辈述说,意外的是那位前辈告诉他:“一切都是好事,低潮期是很多艺术家都会碰到的情况,当你创作到好像再也无法突破、对自己很不满意时,代表你已遇到瓶颈,也就是将要升华到另一个境界了;如蝉脱壳、蜕变般的痛苦,但却不是坏事。”

一语惊醒梦中人,彭坤炎回到工作室;他告诉自己,碰到困难如果逃避,则以前的努力将成泡影,唯有勇敢面对,才是突破困难的方法。现在的他又充满了阳光、埋首于创作。

促进中日交流 愿当幕后推手


彭坤炎漆艺作品《伸》,荣获日本漆工协会会长奖。(图片:彭坤炎提供)

数十年的耕耘,彭坤炎在日本艺术界,已建立了很好的人脉;有感于漆工艺术在日本得到了发扬,他兴起为国内的美术界,及漆艺界尽一份力量的念头。1998年和2004年,分别在台湾举办了两次“中日国际漆艺交流展”,他隐身其中,成为默默付出的幕后推手。

他邀请文化局共同参与,他希望能安排各级学校老师和学生来参观展览,让大家认识到什么是堆漆艺术;交流展除了带给国人,美之视觉飨宴外,也让文化艺术融入教育、向下扎根。他期盼政府能借镜日本,拟定一套完整的百年大计,让台湾的艺术家,不必再辛苦地独自摸索。

新竹县政府今年9月,计划举办第三次“中日国际漆艺交流展”,日本漆工协会成员,丸山高志和许多漆艺界的艺术家会前来参展,这将是艺术界的一大盛事。邱县长强调,可将文创与观光结合,带动地方繁荣发展,彭坤炎谦虚的说:“也算做了一次国民外交吧。”◇

注〔1〕: 据《康熙字典》与《古文典记》注解,“髹饰”意指把天然生漆,涂饰在器物表面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张雪卿台湾台中报导)从2007年开始在全球巡回演出的神韵艺术团魅力无法挡!吸引无数粉丝年年观赏、百看不厌。台中教育大学美术系兼任副教授、漆艺艺术家赖作明伉俪即是神韵最忠实的粉丝,2010年4月17日晚间,四度观赏神韵的赖作明说:“人生最美的事情莫过于来看这个表演!只要神韵到台湾来,我每次都会来,看到我不能看为止!”
  • 今天是植树节,台中市丰原漆艺馆今天邀请百名民众认养栽种百棵漆树苗,共同为馆区唯一的老漆树繁衍新一代,大小朋友在植树节种植树苗传承新生命,更为地方推广漆艺尽心力。
  • 跌断肋骨扭伤脖子,常须戴着丑丑的辅具出门,漆艺设计师陈恺静透过漆工艺术替辅具妆点,使复健用的辅具变得与饰品一样美。
  • 肯塔基州Lexington 市之Headley and Whitney博物馆即日起至11月10日推出“闪亮的传承-王清霜家族当代台湾漆艺之美”特展,此次系由美国肯塔基大学及肯塔基州Lexington市Headley-Whitney博物馆及文建会所属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中心(以下简称工艺中心)共同策划主办,并由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教授Andrew L. Mask先生策展,配合美国肯塔基大学亚洲艺术节期间,介绍台湾具有文化特色和创作新意的漆工艺创作品,宣扬台湾优美之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发展,同时藉以促进台美间之文化交流和友谊并建立博物馆未来合作机制。
  • (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漆器技艺虽源自中国,但近代的漆艺因日本发展精致的漆器艺术与生活工艺文化,漆器成为日人的生活必需品。承传日本技艺精髓的陈火庆先生,在1986年获薪传奖,“台湾漆艺之父”美名始传。为纪念其逝世十周年,中市葫芦墩文化中心将珍藏的50余件典藏品,及向家属、私人商借收藏品共百余件,从11月开始展出明年1月1日。
  • 新竹市漆艺艺术家彭坤炎以作品“祥瑞之光”获得日本第19届“漆之美展”农林水产省林野厅长官奖。新竹市长许明财今天颁发表扬状,肯定彭坤炎的成就与贡献是“台湾之光”。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