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乡情金雕师 吴卿

文/Mia 图/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吴卿
font print 人气: 273
【字号】    
   标签: tags:

吴卿是台湾少数的金雕师之一,从观察、饲养蚂蚁开始,吴卿以其木雕技术为基础,将黄金雕刻成细腻、精致的艺术品,增加收藏及欣赏价值。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正展出他的作品--金色乡情,及另外9件吴卿90年代的创作。

刻蚂蚁7年 习得精雕之技

吴卿1956年出生于台湾嘉义,17岁开始学习木雕,19岁那年他在河堤旁散步,发现几只蚂蚁合力在斜坡上搬运一颗壁虎蛋。看到蚂蚁居然能抬起比它们体积大上数倍的壁虎蛋,使得吴卿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他养了一窝几百只的蚂蚁,借此观察蚂蚁的生态、习性和构造。他观察到不同蚁类有不同的习性,个体间虽有情绪好恶,却能团结一致、彼此分工合作,成就一个公平、合理的蚂蚁社会。

吴卿自此开始着手雕刻蚂蚁,他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才完成25件精细的木雕蚂蚁,在失败与挫折中,他领悟到用刀的诀窍、精雕的力道和木材的选用。吴卿能够将木材削成薄如纸片,32岁时他在台北市立美馆举办特展,发表“蚂蚁”系列的精雕,从此打开木雕创作的知名度,更应邀到日本展出。

精致木雕技术 扬名海内外

吴卿享誉海内外的“精致木雕”,是极为细腻、写实的精工巧雕技法,亦可称之为“毛雕”或“游丝毛雕”。此种技法可刻出细如毛发、丝般的刻线,借此来表现昆虫的羽翼或人体的肌肤质感。由于困难度极高,加上需要高度的专注力、恒心及毅力,因此鲜少有人会这门技艺。此外,为了刻出细腻的纹路,雕刻刀必须锐利坚硬,才能刻出纤细流畅的纹路,吴卿因此而改良雕刻刀,提升精细度。

吴卿从24岁开始,尝试着将精致木雕,转换成金属材质。他在历经6次开模失败后,终于在28岁时成功翻铸第一只白银蚂蚁。成功之后,考虑到艺术品的保存性,33岁时他尝试使用纯度99.99的黄金,自此开启了他的金雕之路。

99.99纯金作 打破世界纪录

吴卿投入许多心血,试验各种制作方法,并研究材质特性、呈现效果。他发现掺杂银、铜后,作品容易产生氧化现象。因此他使用99.99纯金,在摄氏1,200度以上的高温中接合,使作品表面质感均匀完美。黄金的延展性可锤打成比纸还薄十几倍的金箔,1公克的黄金也可以拉成4千公尺的金线。他的作品中,最薄的仅达0.3釐米,打破世界金工0.7釐米的纪录,其令人赞叹的高难度技术,薄如蝉翼的透光之作,也备受国际瞩目。

金雕艺术是“既雕且塑”、工序、工法繁复的技艺。首先必须将木雕作为基本原型,以此翻成可以套印的金属模具,或可重复翻蜡的硅胶模具。后用这个模具,以高压模印或是脱蜡、翻铸,将作品的组件一一完成。最后用高温的焊接机,将组件一一熔接组合。冷却后,以毛雕的手法修饰完成。

瓜瓞绵绵 故宫博物院馆藏

吴卿最著名的一件大型作品--瓜瓞绵绵,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破例,以典藏经费收购“在世”艺术家的作品。这件长2.8公尺、高1.2公尺的作品,是世界上少见的精致大型金雕作品,有238只蚂蚁、蝴蝶、螳螂、瓢虫爬满三株苦瓜藤间。

2007年,他受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之邀, 完成金雕“乡情”(生生不息), 成为传统艺术中心的镇馆之宝。2010年接受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之邀, 完成金雕“东吴大翼战船”, 是史上首件以黄金打造、 再现历史文物之作。

吴卿的创作以精致、写实为主,再加上他虔心学佛,使得创作更具探讨人生之意。他希望未来能成立吴卿美术馆,让收藏多年的作品、艺术资产传承下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时报记者蔡宗勋╱嘉市报导〕以蚂蚁雕刻享誉国际的雕刻家吴卿,返回嘉义故乡举办“从花蚁世界看人生三味”木雕金雕展览,其中十五年前创作的作品“破瓮”因搬运不便,系首次公开展出,民众前往观赏时,不妨仔细品味鬼斧神工之美。
  • 吴卿是故宫博物院破例收藏当代工艺品的首位金雕创作者,一九五六年生于嘉义县新港乡溪北村,他的作品之所以普获收藏,在于他能以精湛金雕工艺展现“微显宇宙中的宏观”。
  • 【大纪元1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沈如峰宜兰县十四日电)目前于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举办的“台湾金工大展”,今天邀请金雕大师杨灿豪现场示范讲座。杨灿豪雕刻的迷你黄金高跟鞋,金光闪闪,曾有酒店经理一买就是十二双,送给旗下十二金钗。
  • 首次来台开展的蒙古金雕工艺大师奥其尔‧额尔登楚伦,带来最受蒙古人尊崇的佛像“绿度母”。他今天说,“绿度母”是所有佛像的母亲,雕刻“绿度母”特别能感受到内心平静。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与巴黎圣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样,都是为了遏止社会主义公社的发展而建造,标志着回归宗教与传统。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能成为精神生活和学习中心,以培养智慧、文化和修养等领域为宗旨。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涵盖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图书馆、学校和医院,还有西班牙王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