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公益与营利相立 台湾社会企业渐起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3年12月23日讯】(新纪元周刊357期,记者赵芷菱报导)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连环爆,让人不得不关心餐桌上美食的来源,公平贸易商品也渐受瞩目。此类商品大多从源头就要求有机栽种,并强调透明化与可责性归属,让消费者有机会能够重新认识自己所购买的商品、做出对土地不一样的选择。

兼具“公益”与“利益”的“社会企业”,逐渐在台湾社会受到关注。相较于欧美及日、韩各国,台湾大众对于“社会企业”的“公平贸易”概念是相当陌生的。由多家公平贸易机构共同合作的台湾第一家“公平超市”于12月5日正式开幕,在近年食品安全连环爆的情形下,对于秉持“透明、可责、可追溯”原则的公平贸易认证的社会企业,让想成功也想做好事的年轻人开创新一愿景,希望以商业模式来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

政府倡社会企业 民众关注公平贸易

日前在中正纪念堂举办社会企业假日市集,台湾劳委会主委潘世伟表示,近年不断倡议社会企业概念及辅导民间团体转型发展,今年更将11月订为“社会企业月”。现场有逾百家社会企业参与,展售各式特色商品、服务和手工艺。计有较为大众熟知的咖啡豆进口贸易商“生态绿”、“雨林咖啡”,还有台湾第一家获得世界公平贸易组织(WFTO)认证的设计师品牌“茧裹子”,第一家国际公平贸易品牌进口商“地球树”等摊位,精彩纷呈、各具特色,新型态的公平贸易观念也为参观者上了一课。

于2007年成立的“生态绿”咖啡,是华文地区第一个取得公平贸易认证的组织。创办人徐文彦、余宛如夫妻以卖“公平贸易”咖啡兼做公益为创业目的。目前正积极接受创投与财务辅导,明年初可望成为台湾首家登录“创柜板”(创意柜台,为参考美国鼓励新兴成长企业上市集资,顺利筹措资金的平台)的社会企业。

谈到社会企业上市募资,最经典的例子首推英国公平贸易咖啡Cafedirect,于2004年上市后一举募得新台币两亿多元,是有史以来社企募资的最大规模。Cafedirect是1991年由英国四家长期与小农合作、推广公平贸易的慈善公司所组成。成立缘于1989年咖啡豆价格一落千丈,使众多辛苦栽种咖啡豆的小农生活无以为济,也因这类来源的咖啡称为“血汗咖啡”。

Cafedirect以高于公平贸易价格(Fairtrade price)向咖啡农收购,还透过生产伙伴计划(Producer Partnership Programmes)教育农民育种、轮种、经营、行销、品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后来Cafedirect还将事业延伸到茶叶(Teadirect)、糖和可可(Cocodirect)。

企业转型社企

目前台湾的社会企业概况仍以非营利组织转型、企业投注关怀者居多。2011年获得国家永续发展奖的“喜憨儿社会福利基金会”,系藉由投资烘培事业,创立出鲜明且具影响力的品牌,回馈心智障碍孩子的就业与辅导。然而,其组织目前主要的资金来源仍分为烘培事业、社会捐款与政府补助三大部分,与全然独立的社企概念仍有距离。

另外火红的“不老骑士”话题,则是源自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的创意,藉由拍摄记录下老人环岛圆梦的旅程,参展播映,以贴补组织收入。还有“纸风车剧团”,系透过企业赞助与民间筹资,日常除了售票公演事业外,自2006年展开为期五年的“三一九乡村儿童艺术工程”,走遍台湾偏远乡镇,带给无法踏进国家剧院的孩子们,欣赏戏剧及体验互动的乐趣。

大智文创是少数具有知名度的社会企业创业,创办《The Big Issue Taiwan大志杂志》,系移植了英国《The Big Issue》在世界各地成功的经验来到台湾,主张与街友均分贩卖杂志的收入,换取街友自主就业的生存尊严机会。

自然工法 消费越多越保育

“看见台湾”电影,让台湾人目睹到很多森林,因为人为的开发滥垦而遭到破坏,像高山茶、高丽菜、高山水果等的栽种亦是元凶之一。像这样环保和经济两方的对抗,不断在世界各地上演,难道真不能鱼与熊掌兼得?

其实不然,位于台东的“我自然”农场,以自然的地形、不打地基的方式兴建房舍,并以复育原始森林的自然生态工法栽种茶叶,不仅不用除草,也没有病虫害、农药的问题,还一年六收,以低海拔的高度产出高品质的茶叶。

而南美洲巴拉圭境内的巴拉那森林(parana forest),近一世纪以来,当地居民为了发展经济,有超过95%的森林被砍伐。一间由美国人成立的Guayaki公司,也是利用自然生态工法栽种Yerba Mate(玛黛茶)而复育森林,消费者需求越多,森林就能够复育更多,形成良性的循环。

青年回乡推有机 利农利商

近年关心食品安全问题,台湾有许多年轻人回乡,推广无毒有机产品,建立网路直销平台。其中1973年出生的谭景文,于2010年成立“邻乡良食”社会企业,把公平贸易的理念带入偏乡,以最终端售价的八折价格,向小农收购经认证的无毒有机农产品;目前已有中华电信、中华汽车、汇丰和渣打银行等多家企业采购,提供员工日常生活所需,或年节送礼之用。

所收购的有机水果来源,以尖石乡马里光部落为例,七位祖母级妇女种植的五月桃,透过“邻乡良食”卖出3600盒,比前年多出一倍以上,收购价也比盘商多出一倍多,令老奶奶们笑容满面,希望号召更多部落妇女加入。政大企管系教授黄秉德认为,“邻乡良食”这样的平台,协助企业直接向邻近小农购买农产品,一来降低食物里程,二来也吃得安心,值得鼓励。◇

本文转自第357期【新纪元周刊】“焦点新闻”栏目(第357期2013/12/19)
想提前看到新纪元更多精彩文章吗?请访问新纪元周刊网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