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组图:百年古迹沧桑 台湾建筑保存故事

人气: 317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4年04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台湾历经不同时代更迭,是各类型古建筑的宝岛。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客座李干朗教授人称“古建筑大师”,他最新著作《百年古迹沧桑–台湾建筑保存纪事》是一部记述台湾古迹保存历程的感人故事,还原每个时代人们对于古迹保存思维或文化意识。

古迹就是会说故事的建筑

《百年古迹沧桑–台湾建筑保存纪事》是40余年田野调查的珍贵史料,第一次以时间轴为出发点,采中立角度和观点,娓娓述说台湾古迹保存法令的制定、促成、修订与大时代趋势交织,政治立场和自然灾害下,遍及全台湾的建筑、文物,其存在、消失与保存的演变过程和原委。

林安泰古厝彩色手绘稿。(典藏艺术家庭)

台北宾馆(原总督官邸),原由福田东吾于1901年设计,但因遭蚁害,1912年由森山松之助重新设计。(典藏艺术家庭)

书中包含300张珍贵史料及照片,许多场景早已消失或今非昔比,极富历史意义。另外,李干朗亲笔手绘近60张线稿,精致描绘建物完整面貌,多元视角的构图设计,细腻重现古迹貌态。书中还特别收录有台湾“古迹仙”之称的林衡道推动台湾古建筑保存的历史;以及艺术家席德进描绘闽南、客家传统建筑的珍贵画作。

台北故事馆是由古迹转变成文化展馆。(典藏艺术家庭)


位于二二八纪念公园的国立台湾博物馆,日治时期为总督府纪念儿玉源太郎与后藤新平的博物馆。(典藏艺术家庭)

古迹是躲过劫数才能保存下来的建筑

李干朗表示,这本书述说着一篇长达数百年的故事,书中所提到建筑物有的消失了,也有的被指定为古迹而保存了下来,能保存的古迹都值得好好珍惜,因为依佛教的讲法,这些都是躲过劫数才能保存下来的建筑。“古迹就是会说故事的建筑”,无论是成人或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动人的故事可以引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而我们知道所有的故事情节需要有建筑空间与文化脉络。

高雄凤山旧城东门。(典藏艺术家庭)

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威尼斯宪章,提及了几个对古迹维护的重大观念。图为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全景,四周高耸入云为噢拜塔。(典藏艺术家庭)

“文化是无所不在的事物,它是精神活动也是物质空间,并且两者常常互相紧密结合。”他举例八家将与庙宇结合、表演艺术与剧场结合、艺术创作与文物古迹结合等,它的经费远远少于核能电厂或石化厂的投资,但它影响社会却是既广且久。“文化资产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先民的文化遗产永远是后人创造的根本。”

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客座李干朗教授。(钟元/大纪元)

《百年古迹沧桑–台湾建筑保存纪事》新书发表会现场。(钟元/大纪元)

李干朗说,他近40年来研究台湾的古建筑,并不预设立场,让古迹自己发声,来诠释真实的历史,才是智者之道。”他感慨,事实上被牺牲的古迹数量远远高于这些成功的例子,再加上天灾,如九二一地震之害,台湾许多品质极高的古迹大多消失殆尽,未能保存下来。

《百年古迹沧桑——台湾建筑保存纪事》新书发表会现场。(钟元/大纪元)

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客座教授李干朗为读者于新书《百年古迹沧桑——台湾建筑保存纪事》上签名。(典藏艺术家庭)

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客座教授李干朗出席《百年古迹沧桑——台湾建筑保存纪事》新书发表会,左3为李干朗。(典藏艺术家庭)

新书发表会日前于国立台湾博物馆南门园区小白宫展演厅举行,期许透过李干朗40余年对于文化资产保存的历程,唤醒大众对台湾建筑的热爱,并号召各界的专业人士共同对古迹建筑保存发声,当天与会的贵宾有台湾博物馆馆长陈济民、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长林宽裕、台北市都市更新处处长林崇杰、财团法人台湾文创发展基金会董事长王荣文、财团法人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林明德、老夫子哈媒体董事长邱秀堂、建筑师朱祖明等热情参与。

(责编:孙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