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佛像铸钱 早死的唐武宗

唐武宗有五子 为何皇太叔即位?

作者:翟敬
font print 人气: 2586
【字号】    
   标签: tags:

听说过立皇太子的,但听说过立皇太叔的吗?唐武宗是历代唯一一个在有五个儿子的情况下,驾崩后由皇太叔即位的人。他作了什么事,让老天爷这样待他?

《旧唐书》、《新唐书》记载:中国的唐朝,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阴历七月,唐武宗李瀍(后改名李炎)借口让僧尼耕种、养蚕、交赋税,下令大毁佛寺,把天下寺院中的铜佛像、铜钟、铜磬交给“盐铁使”铸钱,把铁佛像铸为农具,把金、银佛像销毁当钱花。人们家中所有金、银、铜、铁的佛像,限一个月内交给官府。如违令,按《禁铜法》处罚。

当年阴历八月,唐武宗亲自写“制书”,诽谤佛法,他自称在他的命令下,“天下所拆寺院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堤、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仅一个月后(即:阴历九月),就出现了“火星犯上将”的天象变化。

次年,即:会昌六年(846年)阴历三月,只当了六年皇帝、年仅三十三岁的唐武宗就死了。

正史《旧唐书》评价他:“削浮图(即:佛陀)之法,”“燔弃胡书,结怨于膜拜之流,犯怒于鄙夫之口。”把因迫害佛法而犯众怒作为他一生品行的总结。

唐武宗有五个儿子,全被无视了。他的叔叔李忱被掌握军权的太监临时拉来,立为“皇太叔”,即皇帝位。没有大臣提出异议。朝臣们毫不留恋的抛弃了唐武宗的五个儿子,可见唐武宗失民心到了什么程度。

李忱和大臣们,及时跳下了唐武宗的贼船,抛弃了唐武宗的迫害政策,大兴佛法,避免了为唐武宗的灭佛活动承担后果,赢得了正史相当高的评价。唐武宗白忙活一场,和他的五个儿子,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

(Fotolia)

唐武宗追随者的下场

唐朝会昌年间唐武宗灭佛时,李德裕担任宰相,未加劝阻,落到被放逐海南的下场。

史载“德裕特承武宗恩顾,委以枢衡,决策论兵”,也就是说,李德裕是特别承蒙唐武宗的眷顾被委以大权。然而,有如此决策力的李德裕,在辅佐唐武宗期间,却由于对神佛的无知,在唐武宗要毁佛像时,他没有劝阻。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武宗死后,在唐武宗有五个儿子的情况下,禁军指挥官和大臣们都选择抛弃唐武宗的五个儿子,让唐武宗的叔叔——唐宣宗即位,废除唐武宗的灭佛政策,复兴对佛法的信仰。

唐宣宗和大臣们用行动明确地表明跳下唐武宗这条贼船的态度,避免承担唐武宗灭佛的罪责。而李德裕未有任何行动上的表示,这个会昌年间权倾一时的宰相,也走到仕途的尽头被罢相。

唐武宗死后的第二年,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李德裕被贬到潮州,可是他没有醒悟。刚被贬到潮州时,虽在仓皇颠沛之中,他仍在一篇自白书〈论冥数〉中说:“仲尼罕言命,不语神,……不欲信富贵于天命,委福禄于冥数。”

李德裕自以为理解孔子,把孔子讲的“知天命”曲解成“不信天命”、“不语神”,以为爵位官职是奉行三纲五常得到,不懂得福禄是积德得到的。

李德裕“不信天命”、“不语神”的无知谬论很快为他招来报应,在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的冬天,他又被贬到海南,相当于变相的流放。当时流放海南,是仅次于杀头的惩罚。

六十三岁的李德裕拖着穷困老迈之躯,在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正月才跋涉到达海南,当年的阴历十二月就死了。他仅有的三个儿子中,长子因有他这样一个父亲而被连坐、贬官,二、三儿子都年幼,跟着他死在海南。

李德裕对唐武宗忠心,可是由于跟错主子,辅佐一个灭佛的皇帝,给他自己带来灾祸,也是由于对神佛的无知、不懂得敬天敬神造成的恶果啊!

资料来源:
《旧唐书.卷十八上.本纪第十八上》
《新唐书.卷八.本纪第八》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四.李德裕》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面对项羽的使臣武涉和齐人蒯通的游说,韩信没有充分认识刘邦的反复无常、了无忠义的本性,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助汉灭楚后将要陷入的危局。
  • 《易经》一卦曰“谦”,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
  • 韩琦面对小人仍能用诚心对待,浅浅与之交往,但是不会身陷其中......
  • 明朝万历年间,京口人张某的文章颇有名气,但七次考试都未曾入选。于是在文昌阁住宿,希望梦中得到神人指点,对其命运给予启示。
  • 肝开窍于目,泪为肝液,凡眼泪的问题大都与肝有关。迎风流泪,是肝气的收敛不足;泪眼汪汪,不但是肝收敛功能不好,更是肺气不足,无法通畅水道的缘故,也有些是泪囊阻塞;干眼症,是肝血不足,又阳气虚所致。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