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小麦振兴有成 再添生力军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6日报导】(中央社台北26日电)台湾一年吃掉130万公吨小麦,几乎都靠进口,但1930年曾创13%自给率颠峰;民间近年掀起自种小麦风潮,继喜愿面包与联华面粉厂,再添宏捷食品与泰成面粉厂,栽种面积增4成。

不论中式早餐、面食或是西餐一定用到面粉,台湾人一年吃掉130万公吨小麦,几乎全靠进口。近年食安意识抬头、气候暖化要求粮食自给率提高与在地产销的压力扩大,都让民间先于政策启动,从农民、农业网媒到面粉厂,携手展开提振自种小麦面积之路。

近年来专注农业与食安领域的独立网媒上下游新闻市集,不只荣获过卓越新闻等奖项,今年再派记者林慧贞参访日本小麦产业,特地避开已具国际市场知名度的产区北海道,深入与台湾气候条件相近的福冈、香川与东京,探索当地如何以小量产出,与量产的进口面粉在市场竞争并茁壮。

林慧贞说,她发现日本政府会把进口小麦售出的获利,用于补助当地小麦发展,除培育自己特有的小麦品种,也会帮面粉厂告知官方试验所相关市场资讯,倾全力培育厂方需要的小麦品种,也就是市场所需的小麦特性,如此一来,所种小麦就能被市场接受。

她并说,当地小麦虽然产量与价格不敌进口小麦,但是当地拉面、面包及点心强调使用在地小麦,因而具市场区隔性,并结合观光与社区凝聚力推销,销售情况因而稳定。

对比日本产官研从上、中、下游合力作战,台湾近年在喜愿面包与联华面粉厂投入在地自种小麦、制面粉、做面包等食品,契作小麦田约有350公顷。如今有喜讯传出,新添宏捷食品与泰成面粉厂投入,栽种面积增加4成多,全国小麦田可达500公顷了。

宏捷面包师父说,台湾小麦做成的面粉,不用添加物,又新鲜,做成的面包品质不会输国外进口的,且咸、甜或软、硬口感都做得出来。

除了大厂,大甲才29岁的小农马聿安已与胞兄投入小麦栽种4年。他说,种水稻7年,近4年开始种小麦,食安风暴后,已经有妈妈们透过网路接触到他,固定向他买他的小麦磨成的面粉,因为没有什么添加物,妈妈们更放心。

成立产销班,也上课进修农业专业的马聿安并说,现在种3甲地,一定会再扩大面积。而跟他合作的烘培工作者周志浩特别感谢他种在地小麦供他使用,因为做出面包更新鲜、美味。另外还有青年人陈相全创业,用台湾小麦制作啤酒,口感因而加分。

此外,台大农艺系教授郭华仁提出政府应推广种有机杂粮救国论,应补贴年轻农民种小麦等杂粮,并提高杂粮与有机作物品种研发,未来才会有农民持续耕作。文化大学保健营养学兼任教授陈俊成则建议,朝向研发有营养价值特色的品种,可强化台湾小麦竞争力。

回应民间各界意见,农委会农粮署粮食产业组组长苏宗振说,小麦耕作补贴,已从每公顷新台币2万多元,增至现在的4.5万元,政府会持续推广,并加强品种研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