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原民神话禁忌 守护神山林

人气: 24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9日报导】(中央社台东县29日电)检察官破天荒走入部落,了解原住民的狩猎文化,狩猎和保育间是否有平衡点?事实上,原住民传统的神话和禁忌,早有保育观念。

30几名检察官今天到台东,了解原住民的狩猎文化,有人询问原住民祖先是否有保育观念?南投地检署检察官王全中,也认为原住民最了解山林,让他们加入山林的保护、保育最洽当。

早期原住民是“大地子民”、“山林子弟”,一直扮演着山林守护神的角色,与土地及自然紧密结合,“永续经营”,约束他们的不是繁琐法令,而是老祖宗的神话、禁忌。

在动物方面,原住民不猎杀小动物、季节性捕捉动物、以图腾保护稀有动物。在鲁凯族社会,猎杀小动物有损真正大男人在部落的地位,鲁凯族称这些人是“女孩子中的男人”,会被贬低族群地位。

原住民也会以信仰保护小动物,例如,长辈会告诉下一代,娇小美丽的五色鸟会带领猎人找寻猎物,是幸运的象征,不能捕杀。不准猎杀小动物,就是要让动物得以顺利繁衍。

另外,原住民也会将稀有动物列为族人的“圣物”,加以保护。鲁凯族与排湾族都以百步蛇和云豹作为族群的图腾,禁止猎杀。而台湾黑熊虽然可以猎杀,但是有古老的咒语防止“滥杀”。在鲁凯族里,黑熊肉限于特定人才能吃,小孩是一律不准吃的。猎得黑熊固然会被视为英雄,但族人也相信可能引来疾病的报应。

其次,像是阿美族、雅美族、排湾族等,也都严格的限制禁止在动物的繁殖期间捕猎,像是春天是不上山打猎、不下水撒网。

在植物方面,对于某些树种,原住民会加以保护。例如榕树生长茂密,可提供鸟类栖息,不可以砍伐,高耸的原始林有树神保护;而木棉花是祭神用的法器之一,不可以摘,有些开发的植物也不能采。

在排湾族、卑南族、鲁凯族的社会里,一向不随意采集山中的野生兰花、野百合、以及野百合的,因为兰花代表圣洁;野百合只有勇士和圣洁的女孩才可佩带,而金线莲是“神”百步蛇的食物,除非医疗用,但也只能用多少,采多少。

划定保护区的观念也是早已出现于原住民社会。原住民利用“圣地”及“诅咒”禁止族人进入,被列为圣地的地方有水,植物生长茂密,这也是动植物繁殖的最佳环境,即使进入也不可说话,更不能攀折树木;地形险恶的深水湖泊则是恶魔居住的地方,许多原住民都是不敢一窥究竟。

例如,大家最熟悉的鲁凯族“小鬼湖之恋”神话,大、小鬼湖是蛇王居住的地方,视为禁地,后代子孙不能靠近,大、小鬼湖也因此不受到干扰,成为大武山上动物聚集繁殖的天堂,直到后来的登山客才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而目前被划为保护区的大武山,自古以来就被排湾族及鲁凯族视为孕育子民的“圣山”–大地之母,侵犯不得。

原住民利用神话、禁忌保护小动物、让动物永续繁殖、以及保护稀有动物的观念,就是现在的保育观;而禁止滥采植物、滥伐大树的限制,也就是结合现在的环保和水土保持观念,当时划定“圣地”的大武山,也成为现今的自然生态保育区!

现代的保育法令条文严格,但许多人仍然游走法律边缘,科技进步却是自然和动物的杀手,早期的原住民则以无形的约束保育大自然,形同“山林守护神”,也是保育的先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