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莫欺心 报应警世人(3)

为人机诈祸延家人 儿媳劝善巧避灾祸

作者:云浩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过去太仓沙溪镇有个富民姓沈,凶狠暴戾,为富不仁。有和他地界相邻的,必设法占过其界,最终夺为己有。人有网罟车犁之类,必设法借来偷偷给弄坏,说是 担心侵害自己的利益。

邻居有刘智金父子,都从事雕工行当,技艺很高超,他们的刀具都是从云南弄来的锐利无比。沈某建造房屋,雇刘氏父子在梁柱上雕刻各种花版。刘氏父子每日勤勤恳恳,精雕细刻,半年才完工,沈某却少给工钱。刘氏父子与他讲理,他却怀恨在心。

一天南京报恩寺要造五百罗汉,访得刘氏父子有名,雇他们干这活,给了定钱定了日子。沈某知道后就暗中伏人装成客商,与刘氏父子同行,假客商在途中把他们的刀具全部弄坏就逃走了。

刘氏父子到了寺院,正好有本地工匠争活儿,刘氏父子因器具都坏了,又是在异乡就不敢再争揽这活儿,就干些零碎活儿以偿还定钱,完工后空手而归身无分文。父子仰天叹息每天叫冤,却不知损坏工具的人是沈某指使干的。

沈某干坏事日甚一日,自以为诡秘,别人奈何他不得。他儿媳劝他说:“您造的罪孽也够深的了,倘若上天降罚何处逃避?”沈某大怒说︰“我有什么罪会招到上天惩罚?你敢恶言咒我,这是不孝,留你在这儿有什么用?”于是就把儿媳驱逐回娘家。

儿媳离家行不上一里,忽然雷雨大作,她忙躲在树林中,远远望见云中隐隐有一条龙冲入其家,席卷震荡,所有家产一无所遗,一家老幼都死去,只有她因回娘家获免。

一端之善,可以资生;一物之用,可以见能;暗中损坏,有技难呈,所谓“器物”,是指如耕地用的犁锄、工匠用的工具、文人用的纸笔之类,作为物品虽然微小却是常用必需的。他人必需的东西暗地给损坏了,等到用时手足无措,更有使人因此而饥寒交迫,贫病交加,钱财丧失,这是坏了心术造孽罪可是不轻!

沈某坑害他人,作恶多端,到头来自己坑害了自己,正是:“自古机深祸亦深,休贪富贵昧良心。莫言因果无报应,天道循环理最真。”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到了周朝,音乐开始与世俗的“礼”(祭祀、朝飨等仪式)融合在一起,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被称为“礼乐”。周代礼乐制,等级森严,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雅乐也不一样,所用乐器也不同。
  • 曹绍夔擅长音乐,任职太乐(国家祭祀时,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之事)。有一年冬祭,曹绍夔不知什么事由得罪了御史大人。这位御史大人以乐律不和为由想治曹绍夔的罪。于是他乱敲钟、磬,召曹绍夔来辨识音律,曹绍夔没有一个音听错,反令御史大人为赞赏佩服。
  • 著名的智利复活节岛巨石像是非常神秘的人类文化遗产。其为什么制造、怎么制造的、所反映的古代文化意义是什么,至今难有定论。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孔子为学日深。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至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学《易》,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这个时期,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但齐景公不能用孔子,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经过这些磨练,孔子对人生、时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说“四十不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