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贪心县官允再出恭一次

作者:允嘉徽

明代初建的孔庙(杨秋莲/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58
【字号】    
   标签: tags: , ,

村庄来的农人,不知道礼节,来到了儒学殿前竟然撒了一堆粪。学院教师知道后,把村农怒送县衙追究。

县官升堂审问:“为何无礼在圣殿前出恭触犯圣人呢?”

村农说:“小人上城,每日都从学校前走,一时很急想拉,随便解手,不敢亵渎圣人。”

县官说:“你愿打还是愿罚。”

村农畏惧被打,就说:“小人愿罚。”

县官说:“那就罚你银一两五钱,当堂秤下,不须经过公库吏人收纳便了。”

村农取出银子一锭,大约有三两,禀告县官说:“待小人去剪下一半来交纳。”

县官说:“取来给我看看。”县官确认是纹银一锭,脸色转为和悦。他慌忙将银子纳入袖中,然后对村农说:“这锭银子,不须剪开,当我老爷说过,准你明天再到学殿前出一次大恭罢!”

石老讽:得了钱,便再犯一次法也可宽恕,何况出恭小事?

厕所。(容乃加/大纪元)

案此笑话又见《嘻谈初录》@*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从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回顾《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堕落那么的相似,惟今天人间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 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秀才让步给蜂鼠,屈居老三。有人就问他:“公为何屈于鼠辈之下呢?”秀才让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 兄弟合买一双靴子之后,哥哥夜里睡不着觉、不睡觉了。到底是怎么回事?……笑得好起死回生~~
  • 有个人到神庙求签,问道士断吉凶。道士先是不应,然后说了什么呢?……笑得好起死回生~~
  • 人知须弥山很大,竟然有大眼睛能容下须弥山而不为所动,到底是怎回事?
  • 酒醉的人,少有落水或是吃大便的。那么撒酒疯的人,是真是假?或指是借机发颠作怪呢?
  • 人说酒醉、醉酒,谁听过喝酒喝“醒”了? 有个人在酒宴上越喝越醒,结果不甘心地跟宴席主人说了一句话……
  • 君子、小人之别不是绝对的。君子与人为善,包括对小人在内,不能嫉恶如仇。19世纪美国总统林肯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讲“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人都心怀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这应该也是我们理解本章的题中之义吧。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