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使人永志不忘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9月20日讯】夏伦-斯勒盖尔大家叫他傻子、白痴。他的真名是安托希-苏钦斯基,是个乌克兰农民。他对有生命的万物都敬之惜之,连一只苍蝇都不忍心打死。所以,波兰与乌克兰边境上的扎布罗夫村全村子的人都嘲笑他。

1941年,希特勒的军队攻入该村,把村子里的犹太人一车车运到灭绝人性的集中营去。傻子苏钦斯基这时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他仅凭两只手,在自己的农舍下面掘了个地洞,在地洞里把一家人掩藏了两年。这家人姓蔡格,有一对夫妇和两个儿子。

一次,苏钦斯基听说纳粹分子将要带受过寻人训练的狗到农庄搜查,他便整夜不睡,把户外厕所的粪便铺在地上,又撒上胡椒,使狗嗅不出人的气息。德国人来了,但他们没有找到蔡格一家。

1944年,蔡格一家人得到解放后,在德国的失所人士居留营住了3年,然后移民到美国。

此后多年,蔡格家经常寄食物及衣服到苏联去给苏钦斯基。苏钦斯基既不识字,更不会写,只好画朵花请邻居寄给蔡格家,表示东西收到,他很感谢。但是到五十年代末,就不再有这些表示感谢的信息了。

蔡格家去打听,苏联官员告诉他们,扎布罗夫村没有安托希-苏钦斯基这个人。直到1987年初,巳成为新泽西成功商人的蔡格的儿子雪莱,才获悉苏钦斯基与他家联系中断的原因。原来苏钦斯基得了一场大病,患病时搬到了邻镇,由镇上一个侄儿照应。他恢复健康后才回到扎布罗夫。

一位苏联音乐家,因为雪莱-蔡格帮他解决了访问美国的签证,答应回国后打听苏钦斯基的下落。但是好几个月过去了,音信全无。后来到了1987年底,雪莱-蔡格因为商务去莫斯科。那位音乐家拿出一张近照给他看,照片是他与一位85岁的老人站在一所破旧不堪的农舍前的合影。那老人就是苏钦斯基。

“我一下子愣住了,”雪莱-蔡格回忆说,“我当时不知如何才能向那些舍己救人的人表达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心意。” 他寄了一张短笺给苏钦斯基,苏钦斯基通过朋友复了信,仅仅一行字:“你无法想像我多么渴望见到你。”

雪莱-蔡格回到美国后,打电话给母亲和弟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接着便着手策划一次欢愉的团聚。

去年6月,蔡格一家人44年来第一次回到扎布罗夫。全村的人手持鲜花在街上列队欢迎。他们由镇长带领,驱车前往他们当年就靠甜菜和一点点面包活了两年的那个地洞。

苏钦斯基手捧着一条面包,上面覆盖着一块传统的乌克兰布,迎接蔡格一家人。雪莱-蔡格遵照风俗习惯亲吻了面包。村民们齐声欢呼,场面热闹非凡。

“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雪莱-蔡格回忆说,“安托希-苏钦斯基,这个傻瓜,村里的白痴,现在巳是公认的英雄人物了。因为在这些人当中,是他做了应该做的事。” 蔡格家离开扎布罗夫前,给苏钦斯基买了一台电视机,这在小村子里是件宝物。

他们还满足了他的唯一要求:给他一本《圣经》和一本英文词典。蔡格一家继续按月寄生活津贴给他,苏钦斯基许愿,他们一家下次探访他时,他会用英语迎接他们。

“他的恩情我们是永远报答不完的。”雪莱-蔡格说。他已经采取行动,把苏钦斯基的名字放在以色列的600万死于大屠杀的犹太人的纪念碑上,把他列为曾冒生命危险救过犹太人的一个正义的人。“不过最重要的是,”雪莱-蔡格说,“这些事给世人以启示,就是善有善报,为善者将使人永志不忘。”

新生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宗教的目的是要对社会道德、对人的灵魂进行净化。一切宗教都告诉我们:“索取是罪恶,施舍是快乐”。当“神”来到你身旁的时候。你会忽然感觉到这个世界和你昨天看到的世界发生了完全的变化,你身边的好人多了,坏人少了;你对别人的宽容多了,争执少了;你心中的快乐多了,烦恼少了;你不再会嫉妒别人的幸运,也不再会幸灾乐祸别人的不幸。你一旦觉悟到“神”的启示,你就会产生一种作为“人”的使命感,希望自己的存在能给别人带来一些快乐和幸福。 也许有一天,“神”真的会来到你的身旁。
  • 从前有一个很恶很恶的农妇死了,她生前没有做过一件善事。鬼把她抓去,扔在火海里。守护她的天使站在那儿,心想,我得想出她的一件善行,好去对上帝请求宽恕她。

  • 美商甲骨文(Oracle)台湾分公司今天宣布推出行动电子商业套装应用软体,标榜是目前唯一适用于网站、无线、语音的完善行动软体技术,可使客户从桌上型电脑、网站及各种行动无线装置,如PDA、网路电话等,存取重要的电子商业应用软体如客户关系管理等软体。
  • 西方法律的精神支柱据说是一个正义女神的形象,她一手提着天平,一手持剑。那剑是可以隐去的,如果天平代表了每个人的良心,如果它可以平衡世上善行和罪恶的存在。然而,这种完满的自然理性永远只是一种理想,天平从未在平衡点上保持过一秒,我们能够追求的公正仅仅是一种主观的近似。在象牙塔外,剑的力量和方正才是正义的感觉。 图
  • 在古代,当人们普遍识得积德行善的重要性以及因果报应的客观存在时,人人都在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世人知道自己如果做了坏事,轻则平地跌跤、丢钱生病遭灾,重则伤及身家性命甚至祸及子孙。因此,当有人提醒或警告自己不要做何种伤天害理的坏事否则会遭何种报应时,人知道那是天意对自己的关爱,是他人对自己的善行,不会为此生出嫉恨之心,更不会认为别人是在诅咒自己;而阐述利害、晓之以理的一方,自然更是堂正坦荡,不会想到自己或许会成为对方仇恨的对象。然而到了今天的十恶毒世,很多人已经不愿放弃眼前看得到的任何名利,并不惜为此付出高昂代价,更不承认有什么天理和因果的存在,以至于反而往往本末倒置、因小失大。仔细想想,每个人都会看到现在这种例子并不少见。
  • 英国首相布莱尔在约翰尼斯堡举行的地球高峰会中,誓言英国将增加对贫穷国家的发展援助,同时呼吁富裕国家,对来自贫穷国家的农产品开放它们受保护的农业市场。布莱尔今天说,“英国将在二00六年之前提高它承诺对非洲的开发援助至每年十亿英镑 (十五亿四千万美元、欧元) ,同时对所有国家援助的总数增加百分之五十”。他表示,“这不是慈善行为,这是对我们整体的未来的一项投资”。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