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宋词】穿越回宋代 跟苏东坡学“摄影”

文/箫史
元 高克恭《林峦烟雨图》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59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乍看标题,您是否心生疑问:宋代无相机,东坡乃文人,何摄影之有?笔者是不是该补历史课了?非也。此“摄影”非彼“摄影”,这里的意思是:倘若北宋有相机,苏东坡定能成为当朝闻名遐迩的摄影师。

或许您又想问笔者何出此结论且为何如此笃定?那不妨一同在东坡词中寻找答案,来欣赏大文豪苏东坡写景叙事之妙,说不定从中学到的技巧还能在下回和朋友旅游时用上。

(一)《行香子‧过七里濑》

爱好摄影的朋友们都知道,无论是静态(照相)还是动态(录影)作品,都应选取最佳比例及角度,以精简的构图为观众讲述故事或带来美感,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其实诗词亦然,写景佳作往往能为读者带来强烈的立体感与时空感。而苏东坡的《行香子‧过七里濑》便是其一,堪称历代文人模山范水的典范。原文如下: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上阕写水,下阕写山,层次分明。更亮眼的是,东坡把远近、高低、动静与时空递进写得活灵活现,仿佛一段旅游纪录片跃然纸上。一起来细品: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意思是东坡乘着一叶扁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湖面;“水天清,影湛波平”写水面清澈如镜,一种“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开阔感扑面而来。

开头主要是以宏观视角写景,但视角若一直固定不变,就如同摄影总是将镜头对准同一个位置,会显得单调。于是东坡随后来个“特写”,由面到点、由静转动:若不是有鱼儿跃出水面,还以为眼前就是一面镜子;不远处,白鹭在河面捕鱼,如蜻蜓点水般闪过后便于烟雾中隐去,方才看到的“山水画”瞬间活了起来,从静态转为动态。“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八字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细想:鱼从河底跃出水面再落下、鸟从上空落在水面再飞远,不就是高低变换吗?远近高低动静俱全,文字立刻有了3D感。

上下阕的尾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堪称画龙点睛之笔。为什么呢?好比拍影片,只有空间的变化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控好节奏并突显时间的推移。

先来看“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节奏与之前相比有明显的变化,方才还是慢悠悠地赏景,忽然仿佛“轻舟已过万重山”,由白天进入了黑夜,一个“急”字亦加快了节奏。东坡在此以间接手法,以“沙”、“霜”、“月”暗示了时间的推进:很容易看到沙,那时一定是白天;结霜时往往是夜晚或凌晨;明月升起明显是夜幕降临。不仅如此,“急”、“冷”还点出节奏自快转慢,最后定格于月明,一切又恢复至初始“水天清,影湛波平”的平静。

再看下阕末句“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异曲同工:“晓山青”字点明了时间变化,说明此时天色渐明,旭日东昇,阳光照射下山峦翠色清晰可见。整句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味,同样是富春山,远看则延绵不绝;换个角度近看时则发现山间云雾变幻不断;晨曦破晓时山色青翠欲滴,短短十字写出山之广阔、变化与颜色,很有画面感。

《行香子》这个词牌实不易填,结尾排比句式更考验填词者的功力。而东坡豪放中不乏精细,动静切换、时间与角度的变化丰富多样,以精湛的文笔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四维山水美景。笔者认为这样的词读起来可比观看如今的Vlog有趣多了。

该词不仅描景,亦抒发浮生若梦、名利如烟之感,其中“君臣一梦,今古空名”更成千古名句。此处用典与景物巧妙结合:东汉严光(字子陵)曾助刘秀打天下,而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于富春江终日钓鱼。但严光究竟发自内心放下对功名的执著了吗?如今我们无从知晓。可无论严光淡泊的情操是真是假,他隐居垂钓与刘秀称帝都不过是如梦空名,百年之后又能留下什么呢?只余“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人世徒然,怎如这青山绿水万年不朽!此处抒发感慨后自然过渡,以景收尾,引人深思。

关于这首词,其实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人生感悟,因本文重点不在于此,日后笔者再与诸君畅聊哲思。

明 沈周《扁舟诗思图》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二)《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该词系东坡由杭州赴密州途中所作。他原本在杭州任官,但申请调职至密州,其弟子由彼时居住在济南。路上,东坡一想到即将见到弟弟,忍不住挥笔作词,以早行之景切入,回忆过往,既倾诉壮志难酬之苦,也悟到余生应看淡世事、超然世外。

原词: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我们今次先把重点放在写景方面,看东坡如何“抓拍”,做到词中有画、画外有音。

苏轼捕捉画面恰到好处,藉外境透露心境,“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便是佳例。如上文所述,兼顾高低、远近、静动与时空变化会更具立体感,这里“月华”为高,“晨霜”为低,“云山”为远,“朝露”为近,依序连在一起,则侧面展现天色渐明:黎明之前,词人抬头望见月亮若收起白练般光色渐淡,再垂头看,由于夜色未尽,难辨地上明亮之处是月光还是晨霜;但随着时间推移,晨曦破晓,远景与近景都能看得更清楚了,于是肉眼可见云雾缭绕的重山叠岭与草叶上的漙漙朝露,四张“写真”无须多言便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而朝露更自然引出下文心境:“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人生好比朝露待日晞,苦短有限,在无穷世路面前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明 张宏《五湖烟月》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三)《菩萨蛮‧夏闺怨》

再看一首更有趣的回文词,东坡的《菩萨蛮‧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无论画画还是摄影都要讲究对称,而左右完全相同则被称为“轴对称”。这阕词里,东坡以回文体向我们展示了倒读也是一幅画的艺术之美。不仅如此,由远到近并“特写”的手法也增强了画面感。先一起了解这阕词的大致意思:

正值夏季,庭院内时而有风,时而无风。无风时,柳丝静垂,闺人昼寝;起风时,柳条随风摇摆,然闺人仍在熟睡。微风吹过,女子身上的汗味透着香气,薄衫被汗水浸湿也变凉了,并将清淡的汗香散发至空气中,又随风飘去。女子醒来后,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而这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将她的手冰得更红。郎君笑她碗中的藕丝太长,而她一边吃着长藕丝,一边又嘲笑郎君:谁知道你对我的感情能不能长过这藕丝呢。

整阕词似镜头由远到近变焦,首句以站在高处的视角描绘庭院内人和物的动与静,随后又对女子的静(昼眠)和动(吃藕,笑郎)分别做了特写。尤其是“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一句,可谓是长焦镜头特写,画面定格于藕碗与红手,无需啰嗦地写出女子全貌,而是以小见大,略见一斑。画面定格于藕也不是单纯写物,它亦起到为下文铺垫的作用,藉物衬人,点出了女子对另一半人品的担忧,笑在表面而怨在内心。总体来看,短短44字,其真实感几乎不亚于微电影。

在三界的颠扑轮回中,那刻意被打造的情缘,终究有一天,会在红尘中梦醒。图为清 焦秉贞 《仕女图.莲舟晚泊》。(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结语

提及苏东坡,大部分现代人的印象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旷达,但其实他有精细婉约的一面,即使是诗词中最基础的写景,东坡也能做到字字珠玑。

绘画不等于涂鸦,豪放不等于放纵,诗词更讲究推敲琢磨,若能怀匠心写景,短短数十字也能为读者带来栩栩如生的视觉盛宴。经典与传统不应被遗忘,900年前的宋词依然能为今天的摄影及文艺爱好者们带来诸多启发。日后笔者还将继续同您一起探寻唐诗宋词里值得今人学习的技巧与内涵。@*

责任编辑:林芳宇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这个系列的前两集,我们分别赏析了两宋才子苏轼、才女李清照的作品,今天要讲的这位词人很特别,和这两位大词人都有关系。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因而被合称“苏辛”;由于他和李清照是同乡,又有相似的名号,因而又被合称为“二安”。他就是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
  • 我们先聊聊宋代文坛上的一大盛事。公元1057年,是北宋的一个科举年份。这一届中举的进士们可是不得了,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风流人物。比如,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轼、苏辙两兄弟和曾巩,理学大家张载和程颢、程颐两兄弟,还有取得熙河大捷的文人将帅王韶。
  • 宋词,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它就是歌词,是配合当时的流行音乐而创作的。可能你会说,今天的流行歌词,为什么不像宋词那样成为经典、成为一代文学呢?恐怕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那些词作者,比如苏轼、欧阳修、李清照等,个个都是名垂青史的文豪啊!
  • 历史上的父子文学家不在少数,诗歌有曹操和曹丕、曹植兄弟,文章有苏洵和苏轼、苏辙兄弟。词也不例外,在宋代名声最大的就是“大小晏”了,也就是晏殊和晏几道父子。晏殊是一位才高德韶的宰相词人,他的小儿子晏几道青出于蓝,被誉为宋朝创作小令的第一人。
  • 大漠孤城,长河落日,朔风飞雪,铁衣金甲⋯⋯如果把这些词汇归到某一类古诗词中,相信很多人都会答出唐朝的边塞诗吧?不过,边塞作为中华王朝的边境自古就存在,历朝历代也少不了开疆拓土的战事,那么其他朝代,会不会也有唐诗一样不朽的边塞文学呢?
  • 一年一度七夕节,牛郎织女来相会。古时候,七夕又叫乞巧节,是女子们祈求提高女红技艺的节日。或许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太感人了,很多文人喜欢在诗词中感​​叹他们的悲欢离合。今天的人们,更是把七夕过成了“情人节”。
  • 岳飞
    宋朝是一个风雅繁华的时代,也是一个热血悲壮的时代。靖康之难后,历史上涌现出一代代舍生忘死的抗金英雄。今天我们要介绍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可算作不是词人的填词大家。
  • 和美的姻缘令人羡慕,但毕竟世事难料。如果两人不幸分开了,那深切的思念与无尽的追忆,定格在文字中,更有着悱恻动人的力量。南宋初年,就有这么一对年轻的夫妻,原本才华相当、两心相许,但不过两三年,丈夫迫于母亲的压力,不得不与妻子离婚,多年来两人音讯全无。某一天,丈夫在一座“沈园”游赏,偶然遇到了前妻和她现在的丈夫。
  • 古人写诗词,有的即眼前事,道心中曲,抒写人生聚散离合的情怀;有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阐发古今人事盛衰的幽思。诗词的容量,或微小到一时一地,或洪大到无限时空,形式极为灵活,内涵又极为丰富。
  • 我们在这个系列提到的著名词人,有风华绝代的布衣书生,也有温婉妩媚的淑女佳人;有经世治国的文臣宰相,也有驰骋疆场的百战神将,这些人几乎涵盖了两宋风流人物的各个阶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