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迹】相貌丑陋神帮忙改 生命逢厄神来解 怎得到的?

作者:怀忍忍
看清、看轻身外之物,招来美好无比的后果。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2502
【字号】    
   标签: tags: ,

钱是生活不可或缺的身外之物,用钱的行动,则决定人生命真正的富有程度,而不仅是拥有钱财的数目。城隍为何帮助一个相貌丑陋的人改变容貌呢?不看重身外之物的商人得到什么回报?

相貌丑陋神帮忙改

清朝时,宁波有个读书人叫樊道济,那年七月省试就要到了,他还在家中,没有打理上省城应考的行李。有人劝他不要错过考试时机。樊道济老实相告,自己家中贫穷,没有办法筹到旅费。有个人很惜才,对他说:“寒窗苦读,怎能错过这个中举的机会呢!”这人慷慨解囊相助,赠送他三金,帮助他赴考。

那一年是个歉收年,在赶赴杭州的路上,他看到路旁有个被遗弃的婴儿,经过的路人都没有人愿意收养。弃婴的啼哭一声又一声,声音越来越小,已是命在旦夕。道济非常不忍,他拿出身上所有的三金全部托给道旁一对卖豆腐的夫妇,请他们用这个钱好好地抚养那个弃婴。

到了杭州,没有分文的樊道济要找个地方住宿以便应考。但是同来应考的那些考生都嫌弃他又穷又苦,没有人愿意与他同宿。只有一个僧人与他相识,勉强留下了他。

那天夜里,僧人梦到各府的城隍晋见文昌帝君,将今年的乡试中举册汇进给帝君,册中有被取消资格的留下的空缺,等待查找好人来补缺。宁波城隍推荐说:“樊道济救人心切,可以让他中举。”

文昌帝君命人把樊道济召来,看到他相貌卑贱丑陋,说道:“这个人相貌不扬,怎么办?”

城隍答道:“把他的胡须眉毛改变一下,可变成堂堂的男子。”

樊道济的相貌丑陋,是因为没有胡须的缘故。于是城隍指着一位紫须判官说:“请把你的胡须借给他用用吧。”当下,紫须判官就从颔下摘下自己的胡须,为樊道济戴上。就像演戏的俳优借用假胡须一般,樊道济有了胡须。

僧人梦醒后,感到诧异万分。破晓披衣起床,正要把梦到的事情告诉樊道济,然而一见樊,却见本来没有胡须的他,一夕之间忽然长出了满腮的胡须,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樊道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改变,被笑得莫名其妙。僧人这才一五一十告诉他事情的始末。樊道济在这次的省试中果然中举。后来归返乡里,乡人都很诧异他变了个人,纷纷说道:“以前的小人物樊须(昵称樊道济),现在还不止是一般的君子啊!”后来樊道济官至掌理狱讼的司理。

天把墙弄折了

苏州吴门的陆采侯,经营绸缎等等货品的批发买卖,生性慷慨豪爽。

顺治年间,有一商店主到陆采侯家置办了绸缎和各种货品,正要打包货物准备出发。这时,热诚的采侯请他留步,说道:“明朝就是重阳佳节,客人您不戴上茱萸囊登高赏景,反而奔波江上、载月船头,不是太煞风景了吗?”商主点头称是,于是暂时把货物先贮存在别的寓所,以便明日勾留一日。

次日九九重阳这一日,他们带着菊花酒登上治平寺,在山中斗酒赏景尽一日之欢。岂知晚上归来时,贮存货物的寓所遭火舌吞噬,所存的千金物付之一炬荡然无存。

采侯惋惜感叹,又伤心客人的货物在火中荡尽。他对商主说:“这不是客人您的过失,是因为我而遭致的灾祸。若货物未登舟,货还算是我的。而且我若不强留,您这些货物又怎会遭到火灾呢!”

陆采侯返回了所有货物的钱,商主感谢而去。

采侯和弟弟俊侯兄弟同住,他们邻家着火了,左右房宅都被火舌烧个精光,独独他们陆氏的房庐无恙。

不久,邻家再度着火,左右两家的家产付之一炬,荡然无存,而他们陆氏兄弟的房庐依然安然无恙。当时,他家左邻的高墙倾倒时,采侯兄弟两人正在墙下。人们说:“陆氏昆仲(兄弟)不得寿终正寝。”等到人们把倒塌的墙锄开,发现,断墙齐齐从中折断一般,中间断处在地面留下了一道小弄大小的空间,陆氏兄弟两人虽然惊怖颤抖危坐其间,却是了无损伤。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从这两个故事所呈现的结果来看,谁能反对这个说法呢?一般人虽然看不到或感应不到,运作善恶报应机制的时空,但是安排的结局,对人们奇妙地显示了善恶报应机制的存在。

当我们轻轻放下钱财这身外之物时,生命却反而拥有了真正的、全面的富有,包括生命的保全,而不仅是拥有钱财的数目。@*#

资料来源:《小豆棚》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