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神话与力量:安东尼奥‧卡诺瓦的雕塑

安东尼奥‧卡诺瓦著名的雕塑:《乔治华盛顿》、《拿破仑》、《美惠三女神》
(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LORRAINE FERRIER撰文/吴约翰编译)
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作品《丘比特与赛姬》(Cupid and Psyche)(局部),1808年创作。大理石。(Paolo Gallo/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50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1820年,意大利杰出的新古典主义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完成了一座大理石雕塑作品《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但观者评价两极。雕像采坐姿,尺寸比真人高大,打扮像罗马君主,年约中年;华盛顿态度轻松、充满自信地看着手握牌匾上亲笔写的内容。

卡诺瓦在雕像底部刻上“致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提议由意大利人卡诺瓦创作这件雕塑作品,因为他认为当时的美国雕塑家还没有实力做到。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同意他的看法。1821年12月24日,大理石雕像首次出现在北卡罗来纳州罗里(Raleigh,North Carolina)的参议院大厅,于是不同意见声音纷纷出笼。

安东尼奥‧卡诺瓦(Augustin Church)自画像。(公有领域)

当时的罗里日报(The Raleigh Register)认为这座华盛顿石雕像,“绝对是美国最好的艺术作品”。然而,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迪格斯‧温伯利‧康纳(Robert Digges Wimberly Connor)在1910年雕塑史中写道,有些人批评卡诺瓦“把美国将军罗马化,认为这件雕塑比较像凯撒大帝而不是乔治‧华盛顿”。

卡诺瓦为了捕捉华盛顿的神韵,特别参考意大利雕塑家朱塞佩‧塞拉基(Giuseppe Ceracchi)创作的华盛顿半身像。根据纽约弗里克收藏馆(The Frick Collection)网站资料,卡诺瓦在雕刻华盛顿时,身边有许多助手,同父异母的兄弟还帮他大声朗读美国革命史。卡诺瓦后来写到美国第一任总统时赞美“不朽的华盛顿……这位天才为了国家安全和自由,留下如此道德崇高的事迹。”

完成于1910年的《乔治‧华盛顿》石膏复制品,模仿自1821年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创作的大理石雕塑作品《乔治‧华盛顿》。目前陈列在北卡罗来纳州历史博物馆。原创的大理石雕像在1831年的一场大火中焚毁。(公有领域)

纽约弗里克收藏馆(The Frick Collection)艺术讲师克里斯蒂娜‧费兰多(Christina Ferando)在卡诺瓦的主题讲座中提到,要了解卡诺瓦为何选择以坐姿创作华盛顿雕像,应先看看他先前的作品《拿破仑扮演和平缔造者玛尔斯》(Napoleon as Mars the Peacemaker)。该作品呈现的拿破仑采站姿、裸体,威风八面,手握胜利女神雕像尼姬(Nike)。但卡诺瓦没有将华盛顿雕像设计成类似拿破仑雕像般纪念性的作品,这是因为展示间的天花板太低,空间太小,不足以呈现雕塑宏伟的气势。此外,卡诺瓦知道裸体的华盛顿可能会冒犯美国人,因此让他穿上衣服。

安东尼奥‧卡诺瓦作品《拿破仑扮演和平缔造者马尔斯》,1803至1809年创作。青铜;127 3/4英寸。意大利米兰布雷拉宫(Palace of Brera, in Milan,Italy)。(SeaRain/Shutterstock)

复兴古希腊雕塑遗产

卡诺瓦(1757─1822年)在辉煌的职业生涯结束前创作了华盛顿雕像。他曾为教宗、欧洲王室成员、贵族和政治家工作,包括法国拿破仑、英国威灵顿公爵(the Duke of Wellington)和俄国女王凯瑟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等。卡诺瓦身处在伟大的探索时代,考古学家已先后在罗马、希腊挖掘出古代遗址。

安东尼奥‧卡诺瓦在维也纳奥古斯丁教堂(Augustin Church,Vienna)为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亚‧克里斯蒂娜(Archduchess Maria Christina)设计的纪念碑(局部)。(Alessandro Cristiano/Shutterstock)

卡诺瓦早期职业生涯以复兴古希腊雕塑遗产而闻名。当时有些人甚至赞美他是现代的菲迪亚斯(Phidias)(约公元前480─430年)(注)。根据尚‧马蒂诺(Jean Martineau) 和安德鲁‧罗宾逊(Andrew Robinson)在他们的著作《威尼斯的荣耀:十八世纪的艺术》(The Glory of Venice:Art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提到,把卡诺瓦和古希腊雕塑家菲迪亚斯相提并论是很大的赞美,卡诺瓦也感到受宠若惊,因为他认为“菲迪亚斯的作品是真正有血有肉,就像大自然本身一样美丽。”

大理石雕像《安东尼奥‧卡诺瓦》陈列在意大利波萨尼奥(Possagno)卡诺瓦神庙内卡诺瓦陵墓附近。(LorenzoPeg/Shutterstock)

根据神话故事描述,菲迪亚斯曾亲眼见证众神的形象,将之传达给人类。菲迪亚斯负责监督帕德嫩神庙(the Parthenon)的雕塑设计,完成一些重要的雕像创作。例如,《雅典娜‧帕德嫩》(Athena Parthenos),身高38英尺,手握胜利女神尼姬,以黄金和象牙制成;但后来在大火中遭到焚毁,真迹如今已消失。卡诺瓦创作雕像《拿破仑扮演和平缔造者马尔斯》时,拿破仑手里也同样拿着胜利女神尼姬。

1779年,20岁出头的卡诺瓦创作雕塑《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Daedalus and Icarus)。代达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发明家、建筑师和雕塑家,而伊卡洛斯是他的儿子。这种巴洛克风格的作品是卡诺瓦前往罗马之前的风格;后来他以新古典主义作品闻名于世。

在这件作品中,我们看到代达罗斯用蜜蜡黏着羽毛打造翅膀后,仔细绑在儿子伊卡洛斯背上,同时他也为自己做出另一对翅膀。两人展翅高飞,逃离国王米诺斯(King Minos)的囚禁。众所周知,伊卡洛斯后来死了。他的父亲曾告戒他不要飞得太高,但他没听话,逞强飞得太靠近太阳;高温融化了蜜蜡,造成人造翅膀崩解。伊卡洛斯掉进海里淹死了。

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逃离米诺斯国王的囚禁之前,代达罗斯曾救了年轻的雅典王子特修斯(Theseus)一命。代达罗斯将迷宫的地图给了国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Ariadne)。于是,当特修斯王子自愿献祭给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陶(Minotaur)而进入迷宫时,依靠迷恋他的阿里阿德涅给他的迷宫地图,顺利杀死怪物米诺陶逃出迷宫。

安东尼奥‧卡诺瓦作品《特修斯和牛头怪米诺陶》,1782年。(公有领域)

《特修斯和牛头怪米诺陶》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雕塑,卡诺瓦刻意描绘特修斯将刚刚杀死的怪物米诺陶踩在脚下。学者大卫‧宾德曼(David Bindman)在 2015年悉尼‧弗里德伯格(Sydney J. Freedberg)意大利艺术讲座中提到,这件作品代表沉思的心灵(特修斯)战胜肉体(死去的牛头怪米诺陶)。

看过《特修斯与牛头怪米诺陶》的人以为它是古希腊雕塑的复制品,却不知道它真的是卡诺瓦的原作真迹。《教宗克莱孟十四世陵墓》,位于十二宗徒圣殿(the Santi Dodici Apostoli basilica)里,这是罗马教宗委托卡诺瓦创作的第一个艺术作品,1787年完工。这两件作品使得卡诺瓦的名声享誉全欧洲。

安东尼奥‧卡诺瓦作品《教宗克莱孟十四世陵墓》,位于罗马的十二宗徒圣殿里。(essevu/Shutterstock)

卡诺瓦在声名鹊起之时创作出许多著名的作品,包括《美惠三女神》(The Three Graces)、《赛姬与爱神》 Psyche Revived by Cupid’s Kiss)、《波娜‧波拿巴扮演维纳斯‧维克特里克斯》(Pauline Borghese Bonaparte as Venus Victorious)等。

安东尼奥‧卡诺瓦的作品《波娜‧波拿巴扮演维纳斯‧维克特里克斯》。1801─1807年创作。大理石。意大利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Borghese Gallery)。(Vasilii L/Shutterstock)

大理石上色与否

几世纪以来,纯白色的大理石雕像代表典型的古代雕塑。正如文森兹‧布林克曼(Vinzenz Brinkmann)在“列比之家雕塑收藏馆”(Liebieghaus Sculpture Collection)网站视频中提到,制作古代雕塑不上色的想法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兴起,当时的雕塑符合艺术家的理想。布林克曼是德国法兰克福“列比之家雕塑收藏馆”古物部负责人。40年来,他的团队一直在研究古代艺术家对色彩的运用。(目前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正举办相关展览,主题:“色彩度:古代雕塑色彩”。)

长期以来,白色象征光明和敬畏上帝之心。学者大卫‧宾德曼在他的艺术演讲中提到,制作雕像脸部或身体部位时,使用浅色或白色大理石,可能“代表神灵或像神的君主,然后以不同穿着来区分凡人或永生。”

到了18世纪,考古学家陆续挖掘出土古罗马和古希腊时期的手工艺品,这些工艺品有上漆的痕迹。尽管有这一发现,坚持古代艺术不上色的观点仍然存在。即使在20世纪研究人员已利用科学证实古代雕像实际上涂有色彩,然而古代雕塑是白色(无上色)的想法依旧盛行。

安东尼奥‧卡诺瓦的作品《赫柏》(Hebe)。大理石;25 5/8英寸×63英寸×33 1/2英寸。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公有领域)

然而,卡诺瓦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仿效古代艺术家那样,重新使用色彩和镀金来制作作品。宾德曼指出,卡诺瓦实际上也看过古代雕塑表面有上色。而卡诺瓦友人、考古爱好者安托万-克里索斯托姆‧坎西(Antoine-Chrysostome Quatremère de Quincy)是最早注意到古希腊人曾在雕塑和建筑上运用色彩的人。

然而,卡诺瓦的赞助人觉得卡诺瓦“新颖的”色彩添加反倒刺眼。他们相信纯白色的雕塑符合古老传统。宾德曼解释说,例如,当贝德福公爵(Duke of Bedford)委托卡诺瓦制作雕塑《美惠三女神》时,明确指示“大理石要干净无色”。

雕塑设计获青睐

卡诺瓦在世期间有许多博物馆和艺术画廊出现。他是最早一位仅为博物馆展示而创作作品的艺术家。

卡诺瓦首先构思雕塑的设计,然后交给工作室助手进行前期制作,最后再回到卡诺瓦手上完成最后的润饰。根据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London)网站介绍,贝德福公爵描述“没有任何现代雕塑艺术品能超越”《美惠三女神》,他又提到“大理石表面细腻柔美(morbidezza),看起来仿佛像真人一般柔软,让人不禁想要触摸”。

卡诺瓦在设计作品时会考虑各个层面和观赏视角。例如,他会设计建筑物来收藏作品,调整作品的照明方式,甚至改变现有的建筑物以便雕塑能以最佳方式呈现。

现今,我们习惯从远处欣赏博物馆的艺术品,例如隔着玻璃、站在安全绳后方,或者抬头仰望置放在基座上的雕像等。然而,卡诺瓦时代的艺术爱好者却能以不同方式欣赏艺术。他们可与雕塑互动。例如,他们可以触摸,有时甚至可以将艺术品旋转。弗里克收藏馆艺术讲师费兰多在演讲中提到,观众可透过雕塑底座上的金属小把手360度旋转卡诺瓦的作品《丘比特与赛姬》(Cupid and Psyche)。

观众还可以旋转卡诺瓦某些雕塑组合。在他的双人雕塑《克鲁加斯对决达莫西诺斯》(Fight Between Creugas and Damoxenos),两位摔角手可单独180度旋转,也就是说视觉上看起来仍是一组。但若让他们360度旋转,其中一人可背对着另一人,而不是面对面打斗。

安东尼奥‧卡诺瓦作品《丘比特与赛姬》,1808年创作。大理石;59英寸高。这座雕塑曾经可让博物馆参观者亲自旋转。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Paolo Gallo/Shutterstock)

另外博物馆也鼓励观众使用手电筒观看艺术作品,因为他们相信古人曾经这样做过。德国艺术史学家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写道:“付出最多的努力经常不易看见,照明可突显作品出色的细节。”

华盛顿的光芒

当卡诺瓦的雕塑《乔治‧华盛顿》在北卡州罗里揭幕时,某报纸评论:“即使著名的雕像《贝尔维德尔的阿波罗》(the Apollo of Belvidere)和《美第奇的维纳斯》(the Venus of Medici)都有瑕疵,但雕像《乔治‧华盛顿》和华盛顿本人一样,不见任何污点。”

1831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原始大理石雕塑《乔治‧华盛顿》,所以今天我们无法亲眼见到卡诺瓦的真迹。就像透过古罗马复制品或石膏模型来欣赏古希腊雕塑一样,游客能看到这件以石膏模型复制的作品,以及1970年的大理石复制品。

欣赏卡诺瓦的雕塑《乔治‧华盛顿》,可看出艺术家如何创作出伟大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卡诺瓦不但保留古希腊雕塑传统的精髓,包含颜色、形式、配件,同时也符合当代的艺术美感。

注释:
菲迪亚斯被公认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古典雕刻家,同时也是画家和建筑师。雅典人。其著名作品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宙斯巨型雕像和巴特农神殿的雅典娜巨型雕像。

原文:The Myth and the Might of Antonio Canova’s Sculptures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洛琳‧费里尔(Lorraine Ferrier)为《大纪元时报》撰写美术和手工艺相关文章。关注北美和欧洲的艺术家和工艺师,如何在他们的作品中传达出美和传统价值观。希望能为稀少且鲜为人知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发声,进而保存传统艺术遗产。现居英国伦敦郊区,从事写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与巴黎圣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样,都是为了遏止社会主义公社的发展而建造,标志着回归宗教与传统。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能成为精神生活和学习中心,以培养智慧、文化和修养等领域为宗旨。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涵盖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图书馆、学校和医院,还有西班牙王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 16、17世纪的袖珍肖像画主要装在吊坠的项链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礼物、爱情象征或是纪念出生或死亡的纪念品。到了18世纪,袖珍画因应珠宝而生,出现在项链垂饰或镶嵌在戒指或手镯中。期间许多来自欧洲的袖珍画画家来到美国为新共和国的公民作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袖珍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美国市场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博物馆研究古董盒子并不是看里面是不是还装有原来的东西或已空无一物。学术上打开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质、形状、功能和美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观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们观赏,想一探究竟。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