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错就道歉吧!别让这4种毒素破坏人际关系

作者: 松村亚里 译者: 钟嘉惠

人气 528

编者按:不是你缺乏挑战舒适圈的勇气,其实是环境不给力!全面剖析Google等全球大企业运用于团队的“心理安全感”,变成家庭、学校、职场都适用的“高效成长法则”,让个人勇于表达、不怕犯错,激发你的潜能活出人生新高度。

去除破坏人际关系的“四种毒素”

来吧!现在开始进入正题,建立具有心理安全感的关系性时,有哪些必要的重点呢?一起来掌握吧!

要建立这样的关系性需要以下两种技巧:

①预防“从负3变成0 =关系变差”的技巧

②促进“从0提升到正3 =关系更好”的技巧

①技巧的最初重点,是减少破坏人际关系的“四种毒素”。指的是:

  • 批评
  • 侮辱
  • 自我辩护
  • 逃避

首先要竭尽所能地将这四种行为的程度减到最低,以免制造出负3的恶劣关系性。为此需要制定不易引发这些行为的准则,并让所有场域的成员都知道。

避免制造出这四种毒素的行为准则有以下四点:

不批评人,而把焦点放在行为上

这边的批评,指的是像“你就是怎样”般,责怪对方的人格、性格、能力。这和对他人行为所表达的不满有所不同。比方说,这样责备迟到的人就是批评,“你怎么这么没责任感!”

但提及行为造成你的困扰就是不满,“无法准时开始,让我感到很困扰”。

批评中尤其要注意“你老是怎样”、“你每次都不肯怎样”之类的话语。“每次都”含有“毫无改进”的意思,自然会变成对人格的批判。人的性格和能力没办法立刻说变就变,因此批评这部分很容易让人感到无力、焦躁,觉得自己遭到攻击,于是开始防卫。

而行为却可以改变,所以能有所期待。让我们聚焦在对方的行为,避免责怪对方,爽快地说出希望对方怎么做吧!

不侮辱人,而关注对方性格上的长处

侮辱指的是瞧不起人的言行或看法, 如: “ 你这种人做不来的” 。嘲笑、讽刺、挑衅也包含在内。

所谓有心理安全感的关系性是互相信任的,所以侮辱是完全相反的行为。

岔题一下,有研究报告指出,当人处在这种经常受辱的关系中,罹患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概率会很高,有时连免疫力都降低。让我们聚焦在他人的能力和性格长处上,选择相信他人的可能性,并试着谈一谈为此需要些什么,而不要侮辱他人。

自己有错就道歉,别为自己辩护

所谓自我辩护,就是认为“我没有错,问题在你”,是为自己辩解。这里的问题在于怪罪别人,因而失去了由自己出言道歉的机会。

所以当你让人感到不悦时,首要之务就是道歉。这么一来就能建立“允许人犯错”的文化,增进心理安全感。

不逃避问题并且展开对话

此处的逃避是指回避问题,不愿去谈它。

即使对方找你谈也视而不见,或是让它成为团体之中的禁忌话题。

有时,不愿认真面对问题会阻碍人际关系的修复,因而变成一个孤独的人。

所以,重要的是好好对话。我想这虽然需要勇气,但心理安全感并不是要你当个老好人。

为了彼此的幸福和成长,让我们拿出勇气对话吧!

以前,我工作的团队里有个人总是反对别人的意见:

“不行、不行,不能那样做!”

或是不断出言批评他人。我多次提醒,但他依然故我,于是有一次我明白告诉他:“请你不要再来开会”

这么一来,其他人便开始敢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这是个很艰难的决定,但是至关重要。

因此,在集会之初便公布:

“在这里我们要营造一个○○一般的场域”

“我很重视○○”

“请不要○○”

很重要的是,领导者清楚说明上述般的“场域规则”并让所有人知道。

本书的序章里也有提到:

“欢迎大家挑战!”

一开始就要建立这一类的“共识”。

在诸如职场等的环境,虽然很难立刻达成。可是,比如在开会时,不妨在确定讨论内容之后先说明“场域规则”:

“在这里,我们尊重多样性。让我们倾听任何意见”

“欢迎提出意见,我们重量不重质”

“请各位不要批评别人的意见”

如此制定出团体之中的重要事项,各个成员就会认为在那范围内

“我也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

“不会遭到批评”

使得心理安全感提升。

之后,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遵循规则一同打造出,一个合乎规则的“安心、安全的场域”。

Action Point

首要之务就是减少人际关系的四种毒素。

(网站专文,禁止转载)

<本文摘自《别让不安吃掉你的人生:延伸Google“心理安全感”概念,发挥个人最大潜能与团队共赢》,台湾东贩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曾臻

相关新闻
如果你经常凌晨1点以后才睡觉 看看这个
人死时大脑会发生什么事? 医生这么说
这些食物不宜隔天再次加热食用
为什么有些人看到亮光会打喷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