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耳三兔 跨越时空的传奇图腾

作者:沉静
三只野兔,三只耳朵?这个跨文化的中世纪图腾迷住了很多人。(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242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三只兔子转圈儿追逐,耳朵相互交叠重合,形成三兔三耳、腾跃轮转的视觉印象。奇妙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每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灵动神秘又循环往复的三兔纹样,穿越千年,历久弥新,这个流传三大洲、出入四大宗教、跨文化的中世纪图腾,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玄机和寓意?其超越时空、贯通不同种族的共同价值是什么?仍是未解之谜。

从6至10世纪的敦煌莫高窟启程,这三只野兔沿着丝绸之路向西奔跑,活跃在9至11世纪前后的中亚、西亚、西藏,穿梭于13至16世纪的埃及和欧洲各国,三兔图出现在伊斯兰圆章模印玻璃、阿富汗的金属盘、伊朗的铜托盘、蒙古的铜币、埃及或叙利亚的陶瓷、乌克兰Gwoździec地区犹太教堂的天花板、德国修道院之城海纳的大教堂钟、帕德博恩(Paderborn)市主教座堂窗户、Hasloch社区的盾形纹章、法国圣彼得与保罗教堂的屋顶浮雕、英国德文郡多个教堂的磁砖、木雕、手抄圣经书稿、彩绘玻璃上……成为融入当地文化生活的图饰,沿用至今。

考古学家、艺术史家、摄影师、平面设计师……亚欧美不乏探索这一神秘图案的人,英国三兔研究会还出版了考察专著。在伊朗和古代土耳其的信仰体系中,聪明的野兔能驱除恶魔,带来好运,所以经常出现在护身符上。有人认为三兔图代表圣父、圣子和圣灵,即“三位一体”;有人觉得绕圈跑的三兔联耳形成稳固的等边三角形,暗示任世事变化万千,聆听神的真理、公义、良善不变;也有人说撒腿飞奔的三兔象征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生命代代延续,精神接力传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三兔盘旋跑 莲转飞天绕

在三只野兔的娘家——甘肃敦煌莫高窟,目前已知最早的一批图案仍存于隋唐五代时期(581年—960年)的20个洞窟[1]内,在彩塑与壁画交相辉映的大美震撼中,多半要仰望藻井才能觅得她们的芳踪倩影。

藻井就是“交木为井,绘以藻纹”,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即东井)主水,在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庙宇、宫殿)的顶部作天井,装饰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希冀水能克火,护祐平安。在千佛万仙的莫高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最常见的图案。高踞石窟顶部中心位置的敦煌藻井是通往天国的艺术,圣洁殊胜又清凉玄妙。圆轮莲花、双龙莲花、三兔莲花、莲花飞天、石榴莲花、忍冬缠枝莲花、以莲花、牡丹为主体特征的宝相花、葡萄石榴纹等等,有时藻井四隅或外框还搭配点缀翼马、狮子、灵鸟等祥禽瑞兽,融合中原文化与西域艺术,敦煌图案丰富多彩。

石窟顶部中心位置的莲花飞天藻井(shutterstock)

隋代第380窟的方井套叠藻井,井内为一旋动的大色轮,轮中坐一童子。色轮可视为变形莲花,有“莲花童子”义;亦可视为法轮,有“法轮常转”义。在初唐第329窟开阔的蓝色藻井中,十四瓣平展的大莲花在五彩转轮的莲台上绽放绚丽光华,四边的角花里也有彩轮在转。莲池的四飞天与环行于藻井外围的十二伎乐飞天遥相呼应,在梵音妙曲中绕莲花飞舞,婀娜多姿,明媚鲜艳。

敦煌三兔共耳(三兔联耳)系列的个中翘楚,首推隋代第407窟的藻井图案,结构严谨,气韵灵动,充满活力。以莲花内莲蓬上的三兔为中心,以悬空的车轮状大莲花为转轮,莲外八飞天的翱翔方向与逆时针追跑的三兔一致,天衣飘荡,彩带飞扬,身姿潇洒奔放,气氛热烈酣畅,流云和撒花也随之欢快飘转。疏密得当的构图层次分明,呈现空间的纵深感和飞腾的旋动感,如万花筒般令人目眩神迷,连带着凝固的石窟也“活”了起来,相映成趣,韵律十足。仰望瑰丽的穹顶,亦觉两腋生风,三兔盘旋奔腾不已,饱满的八瓣多层大莲花仿佛也在永不停歇地转动。

图案来源 尚无定论

有关三兔纹的来源,目前主要有两种分歧:

1. 本土原创

一些研究者发现,三兔纹与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纹样(叠加重合的共生图案)很类似,如战国铜敦盖三兽纹、汉代瓦当三雁纹、西汉银铂三兽纹、汉代三鱼漆耳杯、汉画像石中三鱼同首纹等等,可以佐证莫高窟三兔共耳图案就是敦煌本地画师在借鉴传统图案基础上的原创。

还有人推测,可能本想画三羊(源自《易经》的“三阳开泰”),但隋代皇帝姓“杨”与“羊”同音,为避君讳,就改为三兔。

2. 源头外来

有学者考察了犍陀罗文明重要遗存——斯瓦特的塞杜沙里夫遗址,其中出土的三只卧兔共耳图像,或许就是敦煌同类图像的直接前身或源头。

英国研究会认为三兔共耳图案可能产生于波斯萨珊王朝(224—651年)或古希腊文化,由粟特人带往敦煌。

多重视角的寓意解读

三兔的装饰图案广泛分布于古丝绸之路沿线的亚欧大陆各地,除了正常的商贸和文化交流外,也与十字军东征和蒙古西征有关。

关于三兔纹的寓意,目前主要聚焦在北斗与月神崇拜、道家神仙思想、佛教文化以及民俗上。

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做逆时针旋转,它的位置会变,但组成的勺子形状不变。第五至第七星(玉衡、开阳、摇光)是勺柄部分,形如古时酒斗之柄,故称为“斗柄”,也作“斗杓”。“欲知四海春多少,先向天边问斗杓。”(王安石《作翰林时》)华夏先民根据斗柄的指向,确定方位、季节,来安排农时农事。“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冠子‧环流篇》)

古人夜观星象,天人感应,预测吉凶,北斗是主要观察对象。拜斗(朝真礼斗)是道教传统星宿信仰的一种仪式,张三丰诗云:“首戴莲花朝北斗,星君为我着长生。”(《平越福泉山礼斗吟》)

北斗七星中的第一亮星是玉衡,唐代称其为“廉贞星”[2],它是海上航行的57颗导航星之一。玉衡(Alioth)即大熊座ε(ε Uma),有着奇妙的变光特性[3]。汉书《春秋斗运枢》曰:“玉衡星散而为兔。”璀璨的玉衡星辉散落凡间就化生成地上的兔子。“玉衡之精”的兔子就是玉衡星的代名词,将三兔绘于藻井中心,也可能象征着为芸芸众生指引方向的斗柄三星。

西夏亦集乃路出土的(13世纪)太阴星君画像。(公有领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唐诗宋词有多么美的咏月佳句啊!

中秋拜月是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从帝王到百姓,逐渐形成“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风俗,姑娘媳妇们焚香祈祷,向主管婚姻和生育的月神默默倾诉心愿。道教月神是太阴星君,佛教月神是月光菩萨,民间也有供奉嫦娥的。明清时的月神形象逐渐佛道融合,“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津地区,中秋必供彩塑兔儿爷——传说在瘟疫中从广寒宫下凡救人的玉兔。跟在母亲身边的小孩子可喜欢拜兔儿爷了,供桌上有月饼、切成莲花瓣形的西瓜,还有兔儿爷爱吃的毛豆。

奇妙的是,世上很多民族都有“月中有兔”的古老传说。希腊神话中的阿耳忒弥斯(Artemis)是狩猎女神、月亮女神、还是掌管生育、接生新生儿的女神。在伊特鲁里亚神话中,月亮女神(Losna)也是海洋和潮汐女神。在盎格鲁-撒克逊诸神中,有一双野兔耳朵的女子腹前是圆鼓鼓的大镜子,不仅象征月亮,也象征怀孕。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女性气血盛衰与月亮盈亏相应,月经来潮也如潮汐之应月[4]。正常作息的健康女性月经周期(约28天),与月亮圆缺的周期(29.53日)接近。而兔子的孕期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轮回,即怀孕4周后就能生一窝(6只左右),一年至少能生五窝,其超强生育能力令人惊叹,老祖宗造字“兔子曰娩”(《尔雅‧释兽》),希望怀胎十月的女人分娩时能减免危难,平安又丰产。

在西北农村,母亲要为即将出嫁的女儿做兔馍,祝愿夫妻恩爱,连生贵子。许多地方还有给1至5岁幼童穿兔儿鞋的习俗,过生日、中秋节时尤盛。人们相信穿上兔儿鞋的小宝宝腿脚利落,像兔子一样敏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也许让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同频共振的,是三兔纹中蕴含的宇宙律动——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当蹦蹦跳跳的三兔拼图回归佛教艺术殿堂的窟顶,放置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敦煌文化中,会有怎样的理解呢?(shutterstock)

三兔纹出现在莫高窟全盛期的神佛飞天的窟顶,还不能用后世眼光做民俗化的解读。

莫高窟在敦煌东南的鸣沙山断崖上,隋末唐初时称为“崇教寺”。从前秦到元朝(4─14世纪),一代又一代不知名的工匠画僧以非凡的虔诚、毅力和技艺,创造出精彩丰富、震撼人心的伟大艺术。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咽喉要道,是个沙漠、戈壁、高山环绕的小绿洲,也是商贸繁荣、多元文化荟萃之地。南下传法和西去取经的高僧皆途经敦煌,他们常在此休整,讲经说法,或留下来翻译佛经,设坛建寺。日久天长,佛教在敦煌根深叶茂,开花结果。开窟造像表达对神的敬仰追随和感恩护佑,是当地盛行千年的传统。僧俗信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多供养人为世家大族、文武官员,还有民间结社合资的,艰辛付出的工匠也是在积功德。

第103窟就有穿圆领袍、戴幞头的唐代男子拜月的壁画,佛教徒拜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之右胁侍——月光菩萨,也称月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表示静定明澈的清辉,可容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免受贪、瞋、痴三毒的侵蚀苦恼。中唐第384窟南壁的月光菩萨比较特别,她不在莲花上,而是乘鹅座(一圈儿的白鹅围成的宝座)。

在隋代第305窟三兔圆轮藻井华盖的外围,东王公、西王母乘龙车凤辇巡游天宇,旌旗招展,散花如雨。飞天、羽人、力士、翼兽相随,浩浩荡荡,气象万千。西王母可是玉兔的老上级,汉代画像中王母娘娘身边总有个辛勤捣制长生不老药的玉兔。在佛经中,兔子是佛本生(佛陀前世)之一,具有神圣的地位。《大唐西域记》也记载了兔子舍身救人而升入月宫成神的故事。窟顶四周释道合一的恢宏盛景描绘得毫无违和感,亲切动人,喜庆祥瑞,而同心圆圆心的三兔则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

三只兔子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象征,与佛家的“三世因果”、“生死轮回”相契合,也有人觉得三兔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或三身(法身、应身、报身)、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注释:
[1] 隋开皇四年(584年)开凿的第302窟中,第一次出现了“三兔共耳”,最晚出现这一图案的洞窟是五代的第99窟。在隋代的305、383、397、406、407、416、420、427和唐代的139、144、200、205、237等洞窟都有三兔追跑的纹样。
[2] 唐代的密教教典《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中则称为廉贞,经文如下:“南无廉贞星。是东方净住世界广达智辨如来佛。”
[3] 大熊座ε会随着猎犬座α型的变星的影响每隔5.089日而变光为1.76等~1.78等亮。玉衡星距离地球81光年(25秒差距),其恒星光谱为A0p,“p”代表特殊性(peculiar),具有猎犬座α²变星的变光特性。
[4] 李时珍《本草纲目》:“其血上应太阴(月亮),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候也。”

参考资料:
陈振旺《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
关友惠《莫高窟隋代图案初探》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隋-407窟:三兔共耳相逐藻井(遥远经典 近在眼前)
赵燕林:千年壁画“三兔共耳”缘何闻名中西?(丁思)
敦煌文化与中原佛教的源头(《甘肃日报》)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艺术(樊锦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