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一鹤冲霄”便引千古佳作

作者:清寒
唐朝诗人刘禹锡,他命运坎坷遭逢二十三年的贬官生涯。他没有因为被贬而消沉,而是乐观地面对人生,在逆境中寻求精神的升华。在人生低谷时,创作了大量诗文。其中有一首诗《秋词》被流传千古,这首诗在浩如烟海的诗文里如明珠般闪耀。(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359
【字号】    
   标签: tags: , ,

假使有一个人,他才情纵横、心系苍生,可是命运多舛年华被耗尽,这时的他应该如何面对人生?是悲伤哀怨?还是笑看人生?……

当然,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人生,那不同的人生也会有不同的结局。之所以有不同的选择,那是因为人有不同的心境。那境界高的人又是如何面对窘境的?

唐朝有这样一位大诗人,他命运坎坷遭逢二十三年的贬官生涯。他没有因为被贬而消沉,而是乐观地面对人生,在逆境中寻求精神的升华。在人生低谷时,创作了大量诗文。其中有一首诗《秋词》被流传千古,这首诗在浩如烟海的诗文里如明珠般闪耀: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德,被后人称之诗豪,他博学强文、志趣高远。为官时由于国家改革失败遭到牵连,被朝廷贬官。这一贬就是二十三年。这首诗是他被贬郎州时所作。

品赏这首《秋词》,可以看出诗人身处窘境,但他乐观豁达、淡泊名利,有仙鹤之志。

入秋,会给人萧瑟寂寥的感觉。看片片黄叶飘零,听鹧鸪婉转哀鸣,会不由得使人越发伤秋悲秋。所以说秋天之景是诗词的家园。诗人们喜欢吟咏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写秋的残景,来抒发诗兴,或暗喻仕途不顺或哀叹国家的兴衰。可是这首《秋词》却一反常理,诗人吟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佳句。

为什么在诗人眼里,这秋日比春天更美呢?原来诗人被眼前“晴空一鹤排云上”所吸引,秋日的晴空,一只仙鹤直冲云霄,诗人的思绪也被随之带到那碧蓝的天空直冲九霄,诗人已不知自己是人还是鹤。世间一切对诗人已经不重要了。此时,诗人完全感受不到秋的凄凉。而是完全融入眼前的景致中,觉得当下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诗人在秋的孤苦寂寥中领悟到人生的目的与追求。所以诗人觉的春光再美也不如秋寒。这首诗刻画出诗人心胸豁达、清趣高远的意境。虽身在尘世,但心在方外。所以诗言“秋日胜春朝”。

“便引诗情到碧霄”此句,可以看出诗人的志趣不在尘世。

诗人这首《秋词》意境深远、空灵禅意。通过此诗,可以看出其人生志向。在经历人生大起大落后,诗人没有怨恨沮丧,而是看淡物质利益,把荣华富贵视为浮云。从他所著的《陋室铭》能品赏出,他是位修行人,他的心境已远远超越普通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样的佳句不是一般人能吟出的。正因为诗人有修炼的基础,所以住在陋室也不觉得简陋。诗人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通过阅读金经,让自己心性不断升华。二十三年不幸的遭遇看似不如意,看淡后正是助诗人上天的阶梯。

一个看透人生的修行人,他会在乎荣辱得失吗?他会被四季的山水扰乱心情吗?他会被窘境困住吗?不会,因为世间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生带不来死带不去。人在世间只是停留片刻匆匆就走。

有些人不相信神佛的存在,其实天堂和地狱都是真实存在不虚的,只是崇尚科学的人不相信也不愿相信。当他们死后发现那些迷信都是真实的,那又该如何呢?如果想未来有个好去处,那唯有修行。这首《秋词》,道出了诗人的志向,修炼返本归真,那是诗人不悔的追求。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陆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一千五百年间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滩声似旧时”。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 古代诗人常借月光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月亮的清辉是两地共有的,所以这里作者要赠送的是思念之情;因为相隔两地,不能将这浓浓的思念亲手送给你,那我们还是期待在梦中相见吧!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 “巴山夜雨涨秋池”言外之意是说,本身秋天因为天时的关系,河水开始上涨,河道开始畅通,就让人有想回家的冲动,更何况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涨了,河道已经畅通,能不想念吗?而第三第四句中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为了说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想家。《唐诗绎》评曰:“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 宋玉、杜甫等先贤,将落泊生涯化为优美的诗篇。让我们后人在拜读了这些诗篇后,领略了有可说道的、有可借鉴的、有可受益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重新演绎、弘扬给现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欧阳修《感二子》诗中写的:“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
  •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缸。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苏诗诗中的熏香可不是为了所谓的“附庸风雅”,用篆香及木炭隔火熏香,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用木炭火熏香,香气的能量场是纯阳的,吸到肺部后,阳气足。古代将病毒、细菌通称为病气、邪气,它们是属阴的。所以,用传统的方式熏香,就能防止一些流行性的疾病。
  • 宋‧梅尧臣《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一诗,作者以淡泊的心态,用诗的语言描绘出了红尘中的几处场景;而尾联的言外之意,表达的是作者身在其中,心不在俗世的修行感悟。换一种方式说,如果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红尘百态,那么作者就是静观红尘的画外之人。
  • “解印书千轴,重阳酒百缸。”这句话有自我解嘲的意思,睦州刺史为上州刺史,从三品。工作了几年,所有的家当也就是书籍千轴,酒百缸。这酒是带不走的,能带一缸在路上喝就不错了,说不定这百缸酒也是历任的刺史积累下来的,有多少是杜牧自己酿制的就不得而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