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托梦的神迹 改写命运的对联

作者:允嘉徽
关羽字云长,是三国蜀汉时的大将,因为人忠义,广受后人推崇。(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189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三国时代的关云长(关公)诠释了人间忠义,吸引了代代人的目光。在关帝庙的对联上反映忠义历史的精华,也吸引关公本尊的关注,托梦展现了神迹。

关羽(?~公元219)字云长,本字长生,三国蜀汉河东(今山西解县)人。他辅佐刘备兴复汉室大业,曾经大破曹军,威震一时,封汉寿亭侯。后来在吴将吕蒙侵袭荆州时被杀,谥号壮缪侯。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关羽凸显了忠直仁义,受到代代世人的崇敬,民间尊称他“关公”、“关夫子”。

历朝加封关羽,宋朝封为武安王,明朝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清朝加封规格为历朝之最[1] ,顺治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大帝” ,清乾隆帝改谥为“忠义”,也称为“关帝”、“关圣”、“关圣帝君”、“武圣”。

在关帝庙留下了许许多多对联,这些对联有的崇尚关羽的忠义品格,有的赞颂关羽的神勇事迹,有的以关羽为劝人警世的楷模。依据《中华名胜对联大典》、《中国古今对联大全》这两部书的记载,各地崇祀关羽的庙寺178处,不同的对联有317副,都体现了义参天地的道德高度。

除了关帝庙的对联引人注目,而关羽托梦也留下不少神迹,其中也有关圣帝君关注对联的事,在这里举几则来看看。

威灵丕振  尽平生精忠

根据清朝余金《熙朝新语》记载,山东府县学校的生员张大美虔诚奉祀关圣帝君。一次他在生病时,梦见进入了关帝庙,见到关圣帝君穿着本朝(清朝)衣冠在办事。过了一会,关圣帝君呼唤张大美,告诉他说:“这庙中楹柱对联浅薄俚俗,我很不满意。你与我有香火缘(指虔诚奉祀),为我改作一联吧。’

张大美跪地,诵出一联:

数定三分,扶汉室削吴吞魏,辛苦备尝,未了平生事业;
志存一统,佐熙朝伏寇降魔,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上联说关公扶助刘备的蜀汉,数定三分,终究未了平生一统江山的事业。张大美在梦中见到关圣帝君穿着本朝(清朝)衣冠在办事,所以他以关公“志存一统”的心志开展下联:“志存一统,佐熙朝伏寇降魔,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寓意关圣帝君的神灵扶佐光耀的盛世(*熙朝:光耀的盛世),尽力完成他当年未了的精忠报国一统江山的志业。这是他在梦中所见的体会。关圣帝君赞赏他说:“这一联有四十二字,你在往后某一年当会知道好处。”

次年张大美参加乡试,在首场构思文章并不顺遂,他想得累了闭目养神,恍惚间不觉入了梦醒。他梦见关圣帝君推他的肘,说:“起来,起来!你忘了对联的字数了吗?”张大美惊醒,突然觉得文思沛然如泉涌,好像自己曾经准备过底稿。发榜时,张大美列在第四十二名,正是他作的关帝庙楹联的字数。”

英雄豪杰  夫子圣人

夏力恕字观川,晚号澴农,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理学家,学者称他为农先生。他出生于湖北孝感,他写的对联“英雄几见称夫子,豪杰如斯乃圣人”,嘉庆年间还悬在孝感关帝庙里。

《秋灯丛话》记载,夏太史(力恕)在康熙庚子年间,梦见拜谒关帝庙,关圣帝君告诉他说:“庙联多不惬我意,如“三分忠义”这些字眼,显示蜀汉未得一统,恰恰触痛我心,增加心痛。作好另外一副对联来,将会让你当头。”

夏力恕得到关圣帝君授予的一支巨笔,写下一联:

英雄几见称夫子  豪杰如斯乃圣人

这一联在梦中得到关圣帝君的称赞。梦醒后,夏力恕还清晰记得梦中所作的这一联。他恭恭敬敬地写好来镌在楹联板上,悬挂到关帝庙的门柱上去。接下来的乡试,他果然得了第一名。

以“英雄豪杰”、“夫子圣人”咏叹关公和他的史迹的这副对联,悬挂在孝感关帝庙对联很久,地方人士耳熟能详,但后来人多不知它是出自这位文史学家夏力恕之手。

中土以三国“三分”历史背景作关帝庙联的真的很多,书联留遗恨,难怪触痛关圣帝君心。比如:
义存汉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书(解州关庙)
夕阳丘首三分土,古道江头一片碑(当阳关陵神道碑亭)
白马乌牛,引出丹心一点;青龙偃月,劈开鼎足三分(福建东山铜陵关庙)
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解州关庙春秋楼)
百战古荆州,忠义万年心尚赤;三分安汉鼎,英雄千古胆犹寒(当阳关陵正殿)

乾坤共老  日月争光

《辛庐随笔》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湖州司空(官职,掌水土营建之事)潘时良(季驯)最敬奉关圣帝君。他督导南河时,有二蛟为患。潘时良梦见关圣帝君将以神力帮助他,后来,果真斩了二蛟。

于是湖州人士就在吴兴毗山建造关帝庙奉祀关圣帝君。当关帝庙落成那ㄧ日,来了许多人,众人构思着撰写楹联,想来想去但都没得好联。忽然有一素不识字的庄稼汉入座提笔,写下“汉寿亭侯庙”大大的五字匾,接着又写了十二字楹联:“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

庄稼汉写完楹联匆匆就离席了,没有留下署款。有人追着他问,他说自己“不知道自己作了什么(不知所为)。”

人们都觉得庄稼汉留下的楹联书体和唐朝大书法家虞世南(虞永兴)的书迹像透了。人们珍重地把该联悬挂到毗山关帝庙门柱上。

梅岭神迹

关圣帝君托梦不仅这样,还有别的神迹。比如,梅岭的构筑也和关圣帝君托梦有渊源。

梅岭即长春岭,在保障湖中,由蜀冈的中峰出脉。此岭多梅树,很久以来就有梅岭春深的名气。

当郡人程元一直怀着筑岭的心愿,投入三年的时间,花费了二十万元巨资作不成。后来他梦见关圣帝君,告诉他妙法后,仅仅十日间就竣工了。因此,他在岭上建构了关帝庙,可以俯瞰保障湖,尽览全景,“碧落青山飘古韵,绿波春浪满前陂”(岭上草堂联)!青山常在,就像是关圣帝君的忠义之音亘古不绝!

———
注[1]:按《楹联丛话》作者梁章钜所说的:“至我朝顺治间,封为 ‘忠义神武大帝 ’。尊崇之典,实至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人臣常用其称颂本朝)而极隆。”

主要资料来源:清朝梁章钜《楹联丛话》@*#

─点阅【璀灿中华文化】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黠鼠给了苏轼什么启悟?(Shutterstock)
    少年苏轼写了一篇文章——《黠鼠》,纪录了事情的始末,抒发自己的感悟。《黠鼠》的意趣浓厚,寓意深远,谁能想像这是出自一个十一岁孩童之手呢?
  • 君子、小人之别不是绝对的。君子与人为善,包括对小人在内,不能嫉恶如仇。19世纪美国总统林肯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讲“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人都心怀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这应该也是我们理解本章的题中之义吧。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