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亭销夏

font print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5日讯】
宋 作者不详
荷亭销夏 册
绢 设色
26.2 x 26.3公分

苍岩上,树木杂沓。二松盘根挺立,枝叶簇茂成荫,绿荫下,倚岩建阁,以廊与水亭相连,亭内有雅士袒腹,高卧其中,状甚悠闲。亭外澄波微荡,田田荷叶环聚水面。湖中长堤,倚着石岩,和平桥串接,童仆执扇抱琴,往来其间。坡岩上两棵垂柳摇曳,在湖光山色的烘托下,小小尺幅内所散发出的清夏之气,令人神往。

  本幅无作者款印,依签题定名。构图侧重右半斜角,在右上方悬挂的松叶及左下微垂的柳条夹衬下,荷亭主景非常的显明,亭中横卧的人物,也就成为观者视线的焦点。以院藏的册页小景画来看,夏日临水乘凉的情境,无疑成为小景绘画中被广为取用的题材之一。炎炎夏日,在倚山傍水的亭榭内,敞轩临眺,或坐或卧,时有松枝、柳条或丛竹轻扬,间有藕花清香徐发,这样的夏凉时节,如同唐朝诗人孟浩然诗句“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注1)的情景写照。这类可与诗情相合或引发观者逸致的构图,正是南宋承北宋小景绘画,所喜爱表现的山水画题之一。(注2)

  在院藏定名宋画的册页中,消夏题材突显的画作,约有七、八幅。(注3)除去点景人物外,荷、柳、松、临水建筑,皆为不可少的描绘主题,画家借着茂盛的垂柳、松枝和满重湖的荷花,点出盛夏时节;更凭靠着松叶、柳条的轻扬,吹起画面中一阵阵的清凉,宋人注重微妙细节以表达其写实的精神。

  此开“荷亭销夏”乃全景构图,未采特写景,近景岩块、中景亭廊、远方的青峰、洲渚层次井然,并以前植的巨柳作纵向连贯。由左下角斜向上隆高的坡岩,皴以浓重劲利的斧劈且带些雨点皴笔,类同李唐(约公元1049-1130年后)的用皴,坡面以汁绿添上花青、墨晕染,和贾师古(活动于12世纪后半)“岩关古寺”(图版26)在皴法色调上,有相近的时代精神用笔;背山则皴似郭熙(11世纪)用笔的卷云皴,本幅作者应属李、郭画系的后学者。

  幅中沿山壁构筑的水阁,描画细微,攒尖重檐的四角亭,起翘的翼角和宝顶皆有所交代,未因尺幅小而轻忽。石上苍松,盘根显露,干以短笔线皴,针叶直接以汁绿画出,笔触细谨。幅上两棵巨柳,底干粗壮,但延伸的细枝用笔长而稳劲,几笔下垂的枝条,配上直接以汁绿密碎点,渍点出的柳叶,既有萧森之状,又有迎风款摆的动势。明汪珂玉提及“宋人多写垂柳,又有点叶柳”(注4),这种追写自然景象的用笔,是南宋绘画常见的特质。

  在幅左上方,画者以淡墨染画出远方微现的屋顶,再以汁绿横笔碎点交代出远景的林叶,相近的表现手法亦见于收录在同册中的另一开定名为宋人李□所画“焚香祝圣”中。

  和院藏无款“柳塘钓隐”(图版31)相较,二者有相同的描绘对象-垂条杨柳、直接以汁绿渍点出的荷叶、滨水建筑及悠闲的点景人物。“柳塘钓隐”图内的垂叶柳、叶叶分画,笔法精谨,未带装饰性赘笔,不如“荷亭销夏”图的取巧;人物笔触和神韵也较“荷亭销夏”图精准传神。本幅成画之年或晚于“柳塘钓隐”图,其成画之年,或可归属为南宋中期,李唐(注5)、郭熙后继者所为。

  幅上收藏钤印,最早出现在明初,司印半印与宋崔白(活动于11世纪后半)“双喜图”上为同一方印,应被肯定。又此半印和另两方明朱㭎的钤印,同见于马麟(活动于1195-1264)“暮雪寒禽”上。这二开册页,皆由明内府典藏转落明晋王手中,在明中叶左右再流转民间,直至清代再入内府。(注6)依幅上之司印半印及其它收藏钤印的流转来言,此开册页最晚在元末就已流传有绪了。

(张华芝)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