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游 

font print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6日讯】
宋 马麟
秉烛夜游 册
绢 设色
24.8 x 25.2公分

马麟(约活动于公元1195-1264年),祖籍山西河中(今永济县),后迁居浙江钱塘。马氏家族为宫廷画院之中坚,马麟为第五代,马远(活动于1190-1224)之子。曾任职于南宋宁、理宗朝(1194─1264)画院为祗候,作品大量进呈君王贵族供玩赏或颁赐用,画上常见有宁宗、皇后杨妹子(1162-1232)、理宗题诗。马麟作画题材非常广泛,画人物对内心有生动的刻划,花鸟写生工致细腻,观察敏锐,山水画以诗情画意为主,笔墨繁简适度,富有情致。此张纨扇上有名款“臣马麟”,应为其流传佳作。(注1)

  明郁逢庆在《续书画题跋记》(书成于1633)中说:“宋高宗南渡,萃天下精艺良工画师者亦与焉,院画之名盖始于此。”院体画是流行于宫廷的绘画样式,提倡写生与诗意相结合,而其造型要求准确、工整、严谨;设色要求富丽、鲜艳,既重形式又强调法度与意境。

  此图绘宫廷花园的月夜良辰美景,充份表现了皇室贵族的生活情趣与品味。室内陈设简朴典雅,主人着素色长袍坐于太师椅上,观赏庭院丛丛繁花茂树,充份享受幽静典雅的自然情趣。高架烛台并列园中,茫茫夜色里烛光高照。为表现夜景的迷濛气氛,画家更将墨色分染成浓淡数层,呈现出宋代自然主义优雅的特色。屋里内外侍者,皆头戴乌纱头,衣折细节简略描写,笔法较为生硬。人物原先以淡墨勾描,再涂薄粉,然后加以色彩,勾浓墨线,现因年久白粉多已脱落。

  靖康之乱后宋室南迁,除了皇家御园,更多是官宦朝贵建造的私园,苏杭一带江南的园林据说不下四十家。周密(1232-1298)《武林旧事.赏花》也提到:“禁中赏花非一,先期后苑及修内司分任排办,凡诸苑亭榭花木,妆点一新,各务奇丽。”一些文人画家更亲自参与园林设计,园林与文学、绘画相结合,使得造园艺术更加细致。南宋的私家园林,多依据实际山水来造景,“秉烛夜游图”即真实的反映了宋代建筑形象和园林布局。

  此图所绘景物应是取材于北宋苏轼(1036─1101)的“海棠”诗意,这首绝句其造语绝妙,感情真挚,构思别致,历来脍炙人口,早在宋时已经为人广泛传诵。(注2)东坡被谪于黄州时,曾居定惠寺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对此幽居独处的海棠,遭受贬谪的东坡视为知己,乃作长篇赞赏之。“海棠”诗云:“东风渺渺(一作袅袅)泛崇光,云(一作香)雾空濛(一作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注3)

  前两句描写季节时令与月夜,建筑长廊的结构,对海棠花不作正面描写。末两句以花拟人,怕花睡去,是出于诗人的想像。特意点燃高架烛台,照耀海棠,使主人翁打起精神,不致睡去。诗人写出对海棠花的深情厚意,是惜花、惜春,也是怜惜自己,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而马麟却将它转换成豪门贵族悠闲讲究的浪漫生活情调。仲春时令景色明媚,百花争放,正是王孙公子,赏心乐事之时,讵宜虚度?画家以高度洗练的构图和精粹集中的实景来抒写情感,幅面虽小,内涵却十分丰富。此图有院体画工整细致的特点,又能保持生活气息,艺术感染力,可谓为一幅有声画、无声诗。

  南宋的绘画成就主要在创造了丰富的视觉艺术,此画平面布局呈现出一种特有的空间美感,让我们感受到空间的诗情画意。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书成于元祐、绍圣年间,11世纪)书中有此记载:“楼横堂列,廊庑回缭,栏楯周接,木映花承,无不妍隐。”此图所绘正是亭阁花园,深宫围院,“人”字形的屋顶,从上而下,两旁伸展成长长的回廊,再就是前方所围成花木掩映的庭院花园。在隐密性的空间环境中,建筑与园林形成了相互对应适于观赏的画面焦点。

  宋代是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有极大发展的时期,其中尤以建筑和绘画特别突出。北宋时人李诫所着《营造法式》(书成于元祐六年〔1091〕)为官方颁发有关建筑工程作法,和工料定额的专书,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建筑工程典范,对于当时建筑技术有推动作用。而由于此书的记载,导至描绘精细的木造建筑物,大量出现于宋画之中。

  宋时置酒赋诗,宴集而乐,已习为风尚,园林中多建有亭殿建筑。此张纨扇主要的建筑物旁加有檐廊、半亭的结构,这种例子比较少见,大概是因地形的限制,充份发挥择宜安排的原则。廊檐作为室内交通孔道,两旁门窗多做成密闭式,亦可随意开闭;也有加栏杆、墙壁、廊栅成为半封闭的檐廊,正如此图所绘。

  亭顶升举的高低,主要在强调造型的视觉效果,一般亭愈小,举架愈高。图中亭庑与主体建筑结成一体,此种组合使得亭的形象更为丰富。清丁观鹏(活动于1737-1768)乾隆十三年(1748)所绘团扇“摹宋人明皇夜宴图”,整体建筑屋顶为重檐庑殿顶加上廊庑,建筑结构与“秉烛夜游图”相近。(注4)然而丁观鹏的作品中建筑空间和功能分区组合丰富,主楼周围有楼阁、水榭、曲廊、亭厅围绕。画中有多种树木掩映,一面则是湖面碧叶水光,其建筑组群更似宫殿富丽堂皇的御花园。

(林莉娜)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